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上海农转非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和分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6:05

  本文关键词:上海农转非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和分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发展权 价值分配 特征价值模型


【摘要】:近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边界不断扩大,农村大量土地被征收用于城镇化建设,同时也引发了如补偿款过低、损害农民权益、占用大量优质耕地等社会矛盾和纠纷。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创设土地发展权可以有效的平衡城市发展和农地保护工作,保护农民利益。而对土地发展权的合理定位,对归属的界定及对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合理分配,是创设这一机制的前提条件。我国现有的土地发展权研究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发展权定价和归属讨论,尚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土地发展权设立。本文从土地发展权内涵出发,界定土地发展权价值的测算方法,并从产权角度明确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分享主体。探讨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特征价格模型,确定各因素对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情况,以此界定各权利主体应享有的份额,对完善现有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将土地发展权价值分配理论引入征地补偿制度,为上海征地过程中,保护集体农民合理的利益实践操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方法途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土地发展权的影响因素和定价问题。本文研究的土地发展权价格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价格差(不包括实物改造、开发成本,并且要扣除其他资本、劳动的正常收益)。以此,构建土地发展权价值分析框架,建立土地发展权定价模型。根据土地发展权价值构成及其内涵出发,土地发展权价值由建设用地价值因素、农地价值因素和区域经济条件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其中建设用地价值因素主要由容积率、土地面积、土地开发成本、土地用途和市场供需情况;农地价值因素主要由农地生产力决定的,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环境条件、地形条件、灌溉条件农作物市场价格水平、农产品市场供求以及农作物种植类型等;区域经济条件因素主要通过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便捷程度、市场繁华程度、土地位置和城市规划状况等影响土地产出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土地发展权价值。并以上海市为实证区域,从工业、商业、居住用地三类用途土地进行土地发展权定价。接着,探讨了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实际应用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目前,我国虽未设立土地发展权制度,但现有的土地权利的交易中隐含了土地发展权的流转,土地权利的市场交易价格中也包含了土地发展权的价格。实际上,我国的土地发展权是归属于国家所有,权能的行使受到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所有权内容是不完整的;农民无法直接参与土地交易,获得的补偿并不包含土地发展权价值;大部分土地发展权流转收益的获得者是政府和开发建设者,加之,村集体对补偿款的截留、挪用或者将土地补偿费另作他用等情况,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收益被严重侵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我国应尽早设置土地发展权,明晰产权归属,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发展权估价技术和科学的收益分配规范规范;确定经济补偿与发展权分配相结合的合理补偿标准,建立与之相配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对研究的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不足与展望。本文从土地发展权价值出发,通过各影响因素对价值的影响程度来决定各权利所有人所应分享的价值份额,得到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商业和居住用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较工业用地高出许多;奉贤区、嘉定区、金山区和青浦区等农田质量和土地面积影响较最大的区域,农民可享有的土地发展权价值的比例为55.4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享有的土地发展权价值的比例为24.59%,政府可享有20%的土地发展权价值。对浦东新区、松江区和闵行区等容积率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较大的区域,政府在保证农民合理的农业补偿、安置补偿及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的土地所有权补偿的前提下,可享有100%的土地发展权价值比例。但无论政府获得的土地发展权价值比例为多少,不应直接参与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分配,而应通过税费征收等方式将这部分发展权收益收回,并进行再次分配,既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要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确保社会公平。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 价值分配 特征价值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15-16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16-24
  • 2.1 文献综述16-19
  • 2.1.1 土地发展权概念的界定16
  • 2.1.2 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16-17
  • 2.1.3 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及分配17-18
  • 2.1.4 文献评述18-19
  • 2.2 相关理论19-24
  • 2.2.1 土地产权理论19-20
  • 2.2.2 马克思地租理论20-21
  • 2.2.3 区位理论21-22
  • 2.2.4 土地发展权理论22
  • 2.2.5 特征价格理论22-24
  • 第3章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价值影响因素分析和测算模型24-33
  • 3.1 区域经济条件24-26
  • 3.1.1 土地位置差异24-25
  • 3.1.2 区域繁华程度25
  • 3.1.3 交通情况25
  • 3.1.4 城市规划25-26
  • 3.2 农地价值因素26
  • 3.3 建设用地价值因素26-27
  • 3.3.1 土地开发成本26
  • 3.3.2 建设用地的用途26
  • 3.3.3 城市土地市场建设用地供需状况26-27
  • 3.4 其他因素27
  • 3.5 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模型构建27-33
  • 3.5.1 土地发展权价格涵义27-28
  • 3.5.2 土地发展权价值模型28-30
  • 3.5.3 农地农用价值模型30-32
  • 3.5.4 土地发展权价值影响因素特征价格模型32-33
  • 第4章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利益相关者及分配分析33-36
  • 4.1 土地发展权利益相关者分析33
  • 4.2 各权利所有人分配份额分析33-36
  • 第5章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及分配实证分析36-56
  • 5.1 数据来源36-38
  • 5.2 研究区域概况和基本统计38
  • 5.3 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38-42
  • 5.3.1 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价值测算38
  • 5.3.2 上海市农地农用价值测算38-39
  • 5.3.3 上海市农地社会价值测算39-41
  • 5.3.4 上海市农地生态价值测算41
  • 5.3.5 上海市土地开发成本测算41-42
  • 5.3.6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价值测算42
  • 5.4 土地发展权价值影响因素及相关分析42-54
  • 5.4.1 影响因素变量及其度量指标42-43
  •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43-45
  • 5.4.3 基于Box-Cox转换的模型函数形式的选择45-49
  • 5.4.4 模型检验与建立49-51
  • 5.4.5 结果分析51-54
  • 5.5 各权利所有人分配份额分析54-56
  • 第6章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分配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56-60
  • 6.1 目前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分配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56-58
  • 6.1.1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分配制度现状56-57
  • 6.1.2 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分配制度存在问题57-58
  • 6.2 实现上海市土地发展权分配制度的主要政策建议58-60
  • 6.2.1 设置土地发展权,明晰产权归属,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58-59
  • 6.2.2 加强对土地发展权定价研究,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分配收益59
  • 6.2.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9-60
  • 第7章 结论60-63
  • 7.1 基本结论60-61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安,陈莹;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5期

2 吴晶晶;;论政府非公共利益性质征地对土地发展权的侵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刘国臻;;房地产老板之暴富与土地发展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永莉;;国内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03期

5 陈名村;孙颖;;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8期

6 刘明明;;论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刊;2008年06期

7 刘明明;;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8 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9 刘明明;;土地发展权研究述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明明;;土地发展权的域外考察及其带来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金超;;土地发展权:保障控规公平的新思路[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姜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思考:构建土地发展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姜虹;;构建我国土地发展权 优化城乡土地管理的新途径[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4 李子明;;中国土地发展权与征地效率的超边际分析——基于法经济学方法论创新的角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明明;卢群群;;土地立法新探——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6 何子张;李渊;;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划分与运作——兼评厦门“金包银”工程模式[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穆松林;高建华;毋晓蕾;;试论土地发展权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小映;;土地成片开发中的外部效应与土地发展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朱仁友;农丰收;;农地征收中的土地发展权问题和征地补偿原则的完善[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丽丽;土地发展权制度之借鉴意义[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管浩;将土地发展权还给土地所有者[N];朝阳日报;2009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汪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陶然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徐庆;培育跨区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陶然;户籍改革不能侵犯农民土地发展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林坚;“放权均利”促集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6 郭立场;警惕失地农民的“伪城市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7 老屋;立足“底线”,理顺管地逻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友安;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汪晗;土地发展权定价与空间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争辉;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刘思斯;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付磊;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中国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小庆;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农民土地发展权受限及损失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贺坤;基于土地发展权定价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魏彬彬;土地发展权视野下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7 任富丽;土地发展权交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乔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征地补偿价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孙丹;土地发展权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张能;昌平战略规划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转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0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0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