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可追溯规制下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07:16

  本文关键词:可追溯规制下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可追溯体系 演化博弈 努力水平 惩罚成本 搭便车


【摘要】:食品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食品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信息的记录、实体的追踪,从而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被认为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二十一世纪初,欧盟率先出台关于食品可追溯性的法规条例,要求在本国市场交易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而进口食品也必须达到相应的可追溯的要求,随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出台与食品可追溯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作为所有食品原材料的来源,其安全性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刻不容缓。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的农产品供应链,运用演化博弈,在考虑努力成本和惩罚成本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合作社内部农户间实施可追溯体系与否的行为选择,并分析政府的参与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其次,在存在“搭便车”效益和努力成本的情况下,运用演化博弈分析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间实施可追溯体系与否的行为选择,以及政府参与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2)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可追溯性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主体努力水平以及利润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努力成本和惩罚成本均直接影响农户实施可追溯体系的行为选择,但只有当惩罚达到一定力度,才能遏制“搭便车”行为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对实施可追溯体系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对“搭便车”农户处以足够的惩罚,可以激励农户积极实施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2)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行为选择与双方的初始状态、实施可追溯体系的投入及产出以及搭便车的收益等因素有关。当搭便车行为的收益大于实施可追溯体系的收益时,相关主体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此时,只有依靠政府对搭便车行为处以足够的惩罚,才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的收益较小,则政府只有给予其适当的补贴,才能激励其积极实施可追溯体系。(3)增强任何一个环节的可追溯性,都可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的努力水平,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龙头企业的利润随着可追溯的增强而提高,而合作社农户的利润则随着可追溯性的增强而降低,就供应链整体来说,利润随着可追溯性的增强先降低,再提高。当龙头企业对于消费者以及合作社对于龙头企业完全可追溯时,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与不可追溯时大致相同,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关键词】:可追溯体系 演化博弈 努力水平 惩罚成本 搭便车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4;F321.42;F326.6;F224.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2
  • 1.1.1 研究背景8-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12-14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论文的框架结构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3
  • 2.1 国外研究现状14-19
  • 2.2 国内研究现状19-22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22-23
  • 第三章 合作社农户间的演化博弈分析23-34
  • 3.1 问题描述23-24
  • 3.2 基本假设与建模24-26
  • 3.3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26-29
  • 3.4 演化趋势仿真29-31
  • 3.5 政府的激励措施对演化趋势的影响31-33
  • 3.6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间的演化博弈分析34-53
  • 4.1 基本假设及建模34-37
  • 4.2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37-46
  • 4.3 演化趋势仿真46-48
  • 4.4 政府的激励措施对演化趋势的影响48-51
  • 4.5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可追溯性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利润的影响53-62
  • 5.1 基本假设及建模53-55
  • 5.2 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努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55-57
  • 5.2.1 可追溯性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努力水平的影响55-56
  • 5.2.2 赔偿金额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努力水平的影响56-57
  • 5.3 可追溯性对农产品供应链利润的影响57-61
  • 5.4 本章小结61-6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62-65
  • 6.1 研究结论62-64
  • 6.2 研究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usie Miller;;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的挑战及展望[J];中国家禽;2009年10期

2 费亚利;龙晓凤;吴秀敏;;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1期

3 徐玲玲;吴林海;山丽杰;;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认知与需要的实证分析——以江苏13个城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1年05期

4 王卓君;王传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参与主体研究——基于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分析[J];认证技术;2012年01期

5 王昌建;;如何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全面可追溯体系[J];中国食品;2011年19期

6 于辉;安玉发;;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禽业导刊;2006年14期

7 林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09年04期

8 ;成都试运行猪肉可追溯体系[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09期

9 本期编辑部;;食品可追溯体系:给食品装上“安心码”[J];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12期

10 高思安;;可追溯体系对食品安全利益主体的影响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决策咨询与调研课题组;叶恩发;梁全顺;;福建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调研报告[A];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磊;宋怿;孟娣;;关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探讨[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陆昌华;胡肄农;白云峰;白红武;;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与公共卫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世洋;倪卓;;努力实践安全可追溯体系 打造环境友好型生猪产业链[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杨子江;赵蕾;宋怿;;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及政府的职能定位[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陆昌华;胡肄农;白云峰;白红武;;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研究的探讨——与《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模式研究》和《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思考与建议》两篇文章作者的商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孙涛;;浅析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雷;济南加快建设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N];济南日报;2011年

2 ;国家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进入关键期[N];人民邮电;2013年

3 记者 张璐;陕西将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N];现代物流报;2014年

4 记者 李卫东;大连海参商会诚信联盟讨论海参可追溯体系建设[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5 记者 陈雪芹;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杜海涛;我国已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N];中国老年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建设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8 杜海涛;我国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高传立 通讯员  魏飞 李晋泉;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加快[N];徐州日报;2006年

10 保旭;加快建立可追溯体系[N];经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晓琳;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徐玲玲;食品可追溯体系中消费者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吴天真;核心企业主导下的食品可追溯体系信息共享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枭;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青;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论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汪俊枫;“基地准出—市场准入”下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谢潇;ZJ地区进口食品可追溯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映斌;建立龙岩市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初步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6 雷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孙加奎;可追溯规制下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D];江南大学;2016年

8 谢秋菊;四川省生猪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闫倩;可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农户与企业的信任合作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谢英滨;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刑法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8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28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