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发展新常态
本文关键词: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发展新常态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对引领新常态下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增加区域制度供给的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未来我国区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城市发展方式、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环境。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 区域协同
【基金】:201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三五”期间陕西区域发展前瞻性问题研究》(2015D061)
【分类号】:F121
【正文快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其他场合,中央领导也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跃军,张锦;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2 陆大道,刘卫东;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4 黄根兰;区域发展:何处寻求大智慧[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5 黎列;;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7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年01期
8 蒋巨峰;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5年01期
9 徐晓海;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中的制度安排[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坚;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探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1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2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