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出路

发布时间:2017-10-13 17:09

  本文关键词: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社科 人才培养 困境 出路


【摘要】:人文社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分支,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等问题的影响,人文社科专业在近年来发展受到了限制,人才培养面临许多问题,影响了学校的格局平衡和社会人才体系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寻找人文社科专业的发展出路,改变当前的发展格局,促进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促进人文社科专业的循环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关键词】人文社科 人才培养 困境 出路
【分类号】:G642.0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内容和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安排在理工科的教育中,忽视了人文社科专业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实践活动的地位以及受到课程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分配中,国高校不断地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创新,传实践教学与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月娥;杨松明;;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年14期

2 韦祖庆;;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谢永宪;王巧玲;吴晓红;王顺;;人文社科类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7期

4 ;李浩:人文学科更需要科研支撑[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05期

5 张柱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办学思路探究——以榆林学院政法学院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袁俊;曹昕;刘绍宁;;人文社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与管理——以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静静;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年10期

2 黄艳群;;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6年05期

3 王巧玲;谢永宪;吴晓红;;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中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J];北京档案;2015年06期

4 邓峰;;拓展人文社科类校外实习基地合作路径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谢永宪;王巧玲;吴晓红;王顺;;人文社科类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7期

6 王巧玲;孙爱萍;谢永宪;吴晓红;;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年03期

7 佟占军;李蕊;;农业院校法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宪;孙爱萍;沈蕾;;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合作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2年04期

2 鲍怀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17期

3 朱科蓉;韩建业;;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9期

4 杨积堂;张宝秀;;文科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9期

5 韩建业;朱科蓉;杨积堂;;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核心教学理念阐释之一[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9期

6 麻新纯;徐辛酉;;档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1年04期

7 陈召勇;朱华丽;廖红卫;曾爱香;;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方法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8 阮俊华;陈璞;郑博文;王承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袁俊;曹昕;刘绍宁;;人文社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与管理——以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殷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峰;拉兹权威命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范兆兰;动态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6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26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