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张山营生态清洁小流域诊断分析与措施配置

发布时间:2017-10-20 23:20

  本文关键词:张山营生态清洁小流域诊断分析与措施配置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流失 系统诊断 措施配置


【摘要】:我国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同时我国也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面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步。北京山区作为首都的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是主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供给地,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北京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是刻不容缓。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小流域为例,采取资料文献收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张山营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状况、水质水量状况、人居环境状况、河流沟道状况以及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等。通过Arcgis、AutoCAD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张山营小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水土流失及防治、社会经济发展及小流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认识到小流域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污染防控、沟道水文形态、防洪、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防治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的三区划分,分区域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配置,“生态修复区”主要采取封禁治理措施;“生态治理区”主要针对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配置;“生态保护区”主要针对沟道防洪安全以及蔡家河生态环境保护及改善配置相关措施;同时提出小流域管护措施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严格实施。最后进行生态、经济、社会以及综合减污效益等方面的效益预测,以此完成对张山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规划。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流失 系统诊断 措施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10
  •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概述10-14
  • 1.2.1 小流域相关概念10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10-11
  • 1.2.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11-14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6
  • 2.1 研究内容14
  • 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
  • 3 小流域概况16-21
  • 3.1 自然概况16
  • 3.1.1 地理位置16
  • 3.1.2 地质地貌16
  • 3.1.3 气象条件16
  • 3.1.4 土壤、植被16
  • 3.2 社会经济情况16-17
  • 3.3 土地利用状况17
  • 3.4 小流域水质水量状况17-18
  • 3.6 小流域沟(河)道状况18
  • 3.7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18-21
  • 3.7.1 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18-19
  • 3.7.2 已取得的水土保持成就19-21
  • 4 小流域系统诊断21-30
  • 4.1 小流域功能主导定位21
  • 4.2 流域防洪安全诊断21-23
  • 4.2.1 龙聚山庄村北沟道21-22
  • 4.2.2 下阪泉村北沟道22
  • 4.2.3 玉皇庙村北沟道22-23
  • 4.2.4 丁家堡村北沟道23
  • 4.3 小流域水资源诊断23
  • 4.4 小流域土地资源诊断23-27
  • 4.5 人居环境维护需求27-28
  • 4.5.1 小流域污水问题27
  • 4.5.2 小流域垃圾问题27
  • 4.5.3 小流域村庄环境问题27-28
  • 4.5.4 岩体裸露问题28
  • 4.5.5 挖沙沟边坡防护问题28
  • 4.6 小流域水土流失及防治目标诊断28
  • 4.6.1 水土流失危害28
  • 4.6.2 水土保持目标28
  • 4.7 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诊断28-29
  • 4.8 小流域管理状况诊断29-30
  • 5 小流域规划总体布局30-33
  • 5.1 小流域规划目标30-31
  • 5.1.1 规划原则30
  • 5.1.2 规划目标30-31
  • 5.2 小流域“三区”划分31
  • 5.2.1 划分原则31
  • 5.2.2 分区结果31
  • 5.3 小流域规划措施总体布局31-33
  • 5.3.1 生态修复区31
  • 5.3.2 生态治理区31-32
  • 5.3.3 生态保护区32-33
  • 6 小流域规划措施配置33-52
  • 6.1 生态修复区措施配置33-34
  • 6.1.1 封禁位置及规模33
  • 6.1.2 封禁标牌33-34
  • 6.1.3 铁丝网护栏34
  • 6.2 生态治理区措施配置34-43
  • 6.2.1 主干道绿化34
  • 6.2.2 休闲场地34-36
  • 6.2.3 西羊坊村北挡墙防护36-38
  • 6.2.4 龙聚山庄东北坡改平生态砖护坡38
  • 6.2.5 挖沙坑边坡防护38-39
  • 6.2.6 垃圾处理39-40
  • 6.2.7 田间生产路40-41
  • 6.2.8 观光采摘园41-42
  • 6.2.9 化肥控制措施42-43
  • 6.3 生态保护区措施配置43-51
  • 6.3.1 龙聚山庄村北典型排洪沟修建43-45
  • 6.3.2 下板泉村东典型排洪沟修建45-46
  • 6.3.3 玉皇庙村西典型排洪沟修建46-47
  • 6.3.4 丁家堡北典型排洪沟修建47-48
  • 6.3.5 沟道清理48-49
  • 6.3.6 蔡家河保护措施49-51
  • 6.4 小流域管护措施51-52
  • 6.4.1 小流域管护标准51
  • 6.4.2 小流域管护主体与职责51-52
  • 7 小流域规划效益预测52-54
  • 7.1 生态效益52
  • 7.2 经济效益52
  • 7.3 社会效益52-53
  • 7.4 综合减污效益53-54
  • 8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个人简介58-59
  • 校内导师简介59-60
  • 校外导师简介60-61
  • 致谢61-62
  • 附录62-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水前;福建省水土保持重点县小流域普查方法和问题分析[J];福建水土保持;2003年02期

2 刘兴舜;;提高小流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措施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14期

3 崔文秀;用灰色模型对北庄河小流域经济效益的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3期

4 毕小刚,杨进怀;搞好水土保持 促进小流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开发接轨[J];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04期

5 冯长海,陈继昭;治理与开发结合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J];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07期

6 毕小刚;杨进怀;;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小流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开发接轨[J];北京水利;1994年04期

7 崔健民;开拓创新 适应市场 发展小流域经济[J];中国水土保持;1995年03期

8 冯春生;带头治理小流域率先走上致富路[J];中国水土保持;1995年05期

9 张立文,马文贵,倪伟,韩广富;坚持治理与开发结合促进小流域经济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1995年08期

10 ;坚持治理开发一体化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J];中国水土保持;199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岩峰;杨永青;方从贵;;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艳翔;;凤县水土保持和山区小流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闫美华;薛金香;王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包头市达茂旗黑山沟小流域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新;;福建省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的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永贤;;五小川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途径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袁明华;赖如万;;从塘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谈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石忠云;龙亚洲;;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侯国忠;宁延俊;许娜;秦建明;;九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规模经济的发展[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9 鲁胜力;;浅析我国水土保持试点小流域的效益与作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震宇;丁鸣鸣;;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南京的实践初探[A];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明华 赖如万 江西省兴国县水土保持局;发展小流域经济坚持生态优先[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高先安;治理与开发同步 金寨水利工作跃上新台阶[N];安徽经济报;2006年

3 冷秋;欣看安徽山川秀[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谭标;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1年

5 ;“长治”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N];人民长江报;2007年

6 杨勇 本报记者 王斌;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打造贵州绿水青山[N];贵州日报;2013年

7 ;遵义 把坡耕地改造当做突破口[N];中国水利报;2001年

8 记者 郝彦鹏;我省11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N];河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通讯员 李永耐 李洪玉;治理一条流域 壮大一个产业[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杨广丰 张景慧 本报记者 韩雪冬;我市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探索[N];锦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红祥;典型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祁生林;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及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孔正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4 马志林;北京山区典型小流域防护林健康评价及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鸿雁;哈尔滨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彬;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瀚宸;白虎头生态清洁小流域诊断与治理[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邹星;张山营生态清洁小流域诊断分析与措施配置[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王卫平;红壤小流域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江青龙;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措施配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郜文军;观坐岭小流域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胡大伟;扬州市丘陵山区小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8 陈世发;红壤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治理范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萍;山丘区小流域雨水集蓄与综合治理开发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罗云云;石碗溪小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69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69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