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职教育地位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0:32

  本文关键词: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职教育地位认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 中职教育 地位认同 德国经验


【摘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部分,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别,但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都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在于它承担着为提高社会劳动力就业能力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还没有很好地发育,尚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却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偏低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以中职院校的学生、企业员工、家长和公众为调查对象,从文化视角切入,着力探讨影响中职教育地位认同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源上寻找问题症结。长期以来,由于观念文化的错位、制度文化的执行不到位、物质文化的现实缺失,中职教育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工学结合、双师型队伍、高质量就业等特色并不明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已有资料查阅,我们发现中职教育社会地位偏低,公众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生选择中职院校时的“无奈”、家长对于孩子接受中职教育后投资效益的“担忧”、公众在评价中职教育时表现出的双面性、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存在的矛盾心理。为了提升中职教育的地位认同,我们在考虑自身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的先进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更新办学观念、健全制度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塑造品牌文化。借助本研究,期待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多以文化反思为切入点,在实践中以文化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自身吸引力,提升社会地位,更好地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强大功能。
【关键词】:文化 中职教育 地位认同 德国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2
  • 第二节 概念界定12-14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4-21
  • 第四节 研究方法21-22
  • 第五节 研究意义22-23
  • 第二章 中职教育地位认同现状23-32
  • 第一节 学生:中职教育就学选择的“无奈”24-25
  • 第二节 家长:中职教育投资效益的“担忧”25-28
  • 第三节 公众:中职教育价值评价的“双面”28-30
  • 第四节 企业:招聘中职院校员工的“矛盾”30-32
  • 第三章 中职教育地位认同危机的文化成因32-45
  • 第一节 应然:“三大特色”为中职教育保驾护航32-34
  • 一、实践特色:注重校企合作32
  • 二、师资特色:强调“双师”结构32-33
  • 三、导向特色:突出就业至上33-34
  • 第二节 实然:“三大缺陷”制约中职教育走出困境34-39
  • 一、特色建设举步维艰,致使中职院校千校一面34-36
  • 二、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引发“就业质量”忧患36-37
  • 三、经费投入有失公平,加深利益主体间的矛盾37-39
  • 第三节 实然与应然背离的文化反思39-45
  • 一、观念文化存在偏差39-42
  • 二、制度文化执行不到位42-43
  • 三、物质文化现实缺失43-45
  • 第四章 中职教育地位文化提升的德国经验45-51
  • 第一节 认同高:职业教育观念文化生态好45-47
  • 第二节 制度全:职业教育制度文化基石厚47-49
  • 第三节 投入多:职业教育物质文化支持大49-51
  • 第五章 中职教育地位文化推动的国内路径51-63
  • 第一节 中职教育观念文化的更新,以先进的理念求认同51-54
  • 一、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办学思路51
  • 二、注重规范办学,突出中职特色51-52
  • 三、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内涵发展52-54
  • 第二节 中职教育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完备的制度求认同54-56
  • 一、落实中职教育免费制度,增强中职吸引力54
  • 二、构建人才衔接机制,打通职教发展通道54-55
  • 三、落实中职教育免费制度,增强中职吸引力55
  • 四、健全人才保障制度,逐步消除人才歧视55-56
  • 第三节 中职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以优质的环境求认同56-59
  • 一、发挥媒体导向作用,营造优良的社会文化氛围56-57
  • 二、着眼每一个细节,建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57-59
  • 第四节 中职院校品牌文化的塑造,以别具的特色求认同59-63
  • 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59-60
  • 二、倾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60-61
  • 三、持续开设精品特色专业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9
  • 附录69-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黄鸿鸿;私立中小学教育地位、作用和功能的国际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2 燕国材;关键要在实践中真正提高教育地位[J];探索与争鸣;1996年06期

3 张东梅,冯九平;试论邓小平教育地位思想[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陈龙;浅谈农机成人教育地位与作用及发展思想[J];中国农机化;1994年06期

5 孙明;王平;项军;;家庭背景与教育地位获得——改革前教育不平等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2013年04期

6 魏光荣;;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地位思想的体会[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凌飞飞,王世军;重庆市基础教育地位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本刊编辑部;张富伟;;十七大报告凸显教育地位[J];今日教育;2007年11期

9 陈培瑞;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析影响教育地位落实的误区[J];山东教育;1994年Z1期

10 金潇明,刘继平,肖智清;全面落实高职教育地位,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沧海;家庭教育地位要强化[N];汕尾日报;2008年

2 耿蕾;宜兴确立全省领先教育地位[N];宜兴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军;尽快以立法形式确立环境教育地位和作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力;60年教育兴国之路与教育地位变迁[N];镇江日报;2009年

5 方陵生 编译;网络教学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地位[N];文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传珍;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职教育地位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12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12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