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4:33

  本文关键词:基于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AFTA 区域贸易 货物贸易 资源配置


【摘要】:CAFTA背景下两国货物贸易比较问题,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CAFTA制度约束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的各环节都充满了复杂性,如何合理地构建科学的国际贸易体系,如何更有效的满足区域内公平贸易的需要,必然是有效平衡长期合作与短期竞争等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进行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研究的根本需求,源于当前紧迫完善原产地规则、谈判多重博弈机制,以及提高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运行效率的重要性。其现实意义较为明显,能够为进一步完善东亚经济一体化下的CAFTA架构提供制度保障,是优化CAFTA框架协定的有效途径。在CAFTA背景下的国际市场环境,对于中国和马来西亚来说是机遇,同样伴随着挑战。中国是东盟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又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货物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贸易。而CAFTA框架的背景,对两国间自由贸易战略有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影响。自从启动了自由贸易区,如2002年启动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和东盟相连的贸易区,同样还有中国和马来西亚相连的贸易区,都实现了双边贸易发展,其中马来西亚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连续4年,排名为第二。直到2013年,东盟地区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新加坡,已经远远超过了马来西亚,最高的数额已经达到693.69亿美元,尤其是在双边进出口贸易方面,占整个货物贸易总额的39.14%。上述贸易表明,马来西亚的货物贸易,目前的环境和实践框架理论,急需构建,并充分的在中马之间进行货物贸易初步的研究,研究其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首先分析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货物贸易理论,分别讨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专业分工理论、区域贸易资源配置理论、区域内交易成本理论、CAFTA背景下的多重博弈、FTA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FTA贸易效应的经验研究等方面。其次,从完全根据货物贸易商品的特征来看,以及在大的背景下如CAFTA背景,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较为紧密,所以要重点建立针对其双边贸易紧密程度的研究,以及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格局变动情况,本部分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增长情况、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互补性、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变动情况、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商品构成变动情况、中马两国在商品贸易的市场开放程度。接着展开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实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即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模型检验、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内容设定、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模型选取,得出以下结论:两国之间货物贸易的差别在于结构差异;两国货物贸易进口货物规模差异;两国货物贸易出口货物结构差异;两国货物贸易出口货物规模差异;两国货物贸易关税机制差异;两国货物贸易争端差异;两国货物贸易物流配置差异。最后,从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均衡、抑制无序竞争、打破市场壁垒、加快关税协调机制、提高东盟贸易竞争力四个角度,提出本研究的政策建议框架。
【关键词】:CAFTA 区域贸易 货物贸易 资源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7;F753.3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导论12-19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2-13
  • 1.2 文献回顾13-15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5-16
  • 1.3.1 研究目标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17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技术路线17
  • 1.5 论文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理论研究19-28
  • 2.1 CAFTA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综述19-25
  • 2.1.1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19-20
  • 2.1.2 区域专业分工理论20-21
  • 2.1.3 区域贸易资源配置理论21-22
  • 2.1.4 区域内交易成本理论22
  • 2.1.5 CAFTA背景下的多重博弈22-23
  • 2.1.6 FTA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23-24
  • 2.1.7 FTA贸易效应的经验研究24-25
  • 2.2 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国际分工理论25-26
  • 2.2.1 贸易竞争力指数25
  • 2.2.2 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25
  • 2.2.3 贸易互补性指数25-26
  • 2.2.4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26
  • 2.3 CAFTA货物贸易的理论分析26-28
  • 2.3.1 局部均衡理论框架26-27
  • 2.3.2 一般均衡理论框架27-28
  • 第三章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特征探讨28-35
  • 3.1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关系紧密程度28-32
  • 3.1.1 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增长情况28-29
  • 3.1.2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互补性29-30
  • 3.1.3 区域间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要素禀赋的影响30-32
  • 3.1.4 中马两国在商品贸易的市场开放程度32
  • 3.2 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格局变动情况32-35
  • 3.2.1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变动情况32-33
  • 3.2.2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商品构成变动情况33-35
  • 第四章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实证分析35-47
  • 4.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35-37
  • 4.2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内容设定37-39
  • 4.2.1 进.货物结构37
  • 4.2.2 进.货物规模37-38
  • 4.2.3 出.货物结构38
  • 4.2.4 出.货物规模38-39
  • 4.2.5 关税机制39
  • 4.3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模型选取39-44
  • 4.3.1 研究方法39-40
  • 4.3.2 研究路径40-41
  • 4.3.3 数据来源41
  • 4.3.4 自变量选取41-42
  • 4.3.5 控制变量42-44
  • 4.3.6 部分样本企业及原始数据(数据来自CCER等金融数据库)44
  • 4.3.7 研究设计44
  • 4.3.8 描述性统计分析44
  • 4.3.9 相关分析44
  • 4.3.10 回归分析44
  • 4.3.11 可靠性和有效性44
  • 4.3.12 本章小结44
  • 4.4 CAFTA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比较模型检验44-47
  •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7-50
  • 5.1 研究结论47-48
  • 5.2 政策建议48-50
  • 5.2.1 进.贸易与出.贸易均衡方面48
  • 5.2.2 抑制无序竞争、打破市场壁垒方面48
  • 5.2.3 加快关税协调机制方面48-49
  • 5.2.4 提高东盟贸易竞争力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宏;;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6年08期

2 王国安;范昌子;;中欧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3 刘莉;黄建忠;;亚洲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及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6期

4 孙林,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5 张重;胡彦;;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5期

6 韦红;;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7 东艳;;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否促进FDI流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引资效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8 于立新;;摆脱外贸发展困境必须标本兼治[J];中国外资;2008年08期

9 王春丽;;产业内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J];亚太经济;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11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1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