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区域发展中的文化观念问题
本文关键词:舟山区域发展中的文化观念问题
【摘要】:从文化观念的内涵出发,围绕文化观念的外延,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舟山区域文化观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和历史形成的文化观念之间相互影响,既要对历史形成的文化观念有客观认识,又要把握文化观念的历史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发展性特征,从而推进舟山的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文化观念 区域 发展 舟山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文化观念在区域经济活动及其与环境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改革的深化,文化观念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怎样建设新区,建设怎样的新区,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本文试从“文化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钟秀;发挥方志功能 为区域发展服务[J];新疆地方志;1996年04期
2 张泽强;;论毛泽东时代党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的历史考察[J];改革与开放;2009年09期
3 曹晓红;;联邦德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研究[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4 李应德;;旅游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J];旅游纵览;2011年05期
5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将成为中国西部区域发展“新动力”[J];中国西部;2011年05期
6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推进情况综述[J];民族论坛(时政版);2013年02期
7 刘科伟,刘玉亭,张贵凯;关于区域发展目标问题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朱国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三峡区域发展[J];三峡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9 蔚玲;;区域发展法治化的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沧桑;2009年04期
10 任云兰;张利民;;“明清以来区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邵立威;张二东;路紫;;河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的趋势[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10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6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7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3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2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