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发展东北区区域联动实施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0:34

  本文关键词:发展东北区区域联动实施保障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学 区域联动 机制建设


【摘要】:为深入贯彻省公司"五星四区三梯队"及"四个协同发展区"的战略部署,有效落实发展东北区区域联动工作"补短板,促提升"的阶段目标及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中山局作为发展东北区区域联动工作推进实施主体的标杆带头作用,探索优化区域联动常态工作机制,进行了本次研究。本文在协同学理论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研究基础上,以省公司关于推动区域联动创先指导意见为指引,遵循中山局深化创先实施方案及发展东北区区域联动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评现状、建机制、促提升"的思路,以现状诊断为起点,系统回顾2013年区域联动现状,明确区域联动工作成效及提升空间,为下一阶段区域联动工作指明方向;以机制建设为核心,遵循PDCA闭环管理理念,形成并固化一套符合东北区实际的区域联动工作计划、监控、评价、反馈等工具和模板,形成常态管控机制;以促进提升为目的,积极与联动区域内其他供电局分享交流,带动并促进区域联动效果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关键词】协同学 区域联动 机制建设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及竞争激烈化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与影响,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备受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协同论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中共同存在的本质特征为目的的系统理论,因而成为构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大卫;在区域联动中实现南通发展的新跨越[J];江南论坛;2003年09期

2 袁禾;;区域联动[J];印刷经理人;2005年01期

3 沈玉芳;;我国区域联动发展格局与中部崛起[J];学习与实践;2006年12期

4 徐子青;;区域联动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康洪;;构建“中部崛起”的区域联动机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6 兰婷婷;;区域联动执法的理论基础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连维良;;突出示范引领 着力区域联动[J];浙江经济;2012年17期

8 吴卫卫,元真,谢健儿;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东西合作与区域联动[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2期

9 申勇;;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南沿海区域联动发展[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年02期

10 ;长东北:在区域联动的升华中远航[J];新长征;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玉芳;殷为华;;上海参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剑箫 赖永峰;南昌:“核心增长极”促区域联动[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驻四川记者 梁娜;四川:区域联动 取长补短[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许超众;文化互融 区域联动 合作共赢[N];合肥日报;2013年

4 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刘志成;大别山区域联动告别贫困[N];经济日报;2013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张末冬 实习生 徐成;区域联动须尊重客观规律[N];金融时报;2014年

6 李荣;民资在区域联动中寻找“开放发展”新空间[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石宣文;发展模式:区域联动 城乡统筹 以城带乡[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山西省政协委员 成锡锋;完善合作框架 促进区域联动[N];科学导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魏昊星 柳洁;区域联动培育消费大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缪小霞;促进区域联动 缩小城乡差距[N];温州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128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28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