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7:15
本文关键词: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都经济区 区域一体化 产业分工 空间相互作用 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区域间、区域内次级区域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将进一步加深,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重要的因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标准。主要探讨了这样两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协调?”和“如何达成这样的协调”,其目的是更好地推进成都经济区构建工作。论文首先综合已有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表述,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市场一体化、合理的分工体系和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进而我们分别运用相对价格方差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引力模型,定量评价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成都经济区市场呈现日渐整合的趋势;成都经济区产业结构趋同程度比较高,同时,成都经济区也呈现出一定的产业地域分工趋势;成都经济区空间结构呈现以下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能力较大,缺乏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次增长极,边缘城市的发展远为融入到成都经济区的整体发展中。针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成都评价,结合构建成都经济区工作已经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下一阶段成都经济区推动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布局和建立现代化交通设施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成都经济区 区域一体化 产业分工 空间相互作用 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1.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研究综述11-12
- 1.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综述12-14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14-17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1.3.2 可能的创新点14-16
- 1.3.3 论文的研究框架16-17
- 第2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17-23
- 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背景17
- 2.2 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17-19
- 2.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17-18
- 2.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征18-19
- 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衡量19-23
- 2.3.1 区域经济一体化19-20
- 2.3.2 区域产业分工20-21
- 2.3.3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辐射能力21-23
- 第3章 成都经济区概况与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23-28
- 3.1 成都经济区基础性特征23-25
- 3.1.1 成都经济区范围23
- 3.1.2 成都经济区概况23-25
- 3.2 成都经济区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25-28
- 3.2.1 成都经济区构想的提出25
- 3.2.2 构建成都经济区规划25-26
- 3.2.3 构建成都经济区进展26-28
- 第4章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8-41
- 4.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及其相互关系28-30
- 4.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28-29
- 4.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29-30
- 4.2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测度方法30-33
- 4.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定30
- 4.2.2 区域产业分工程度测定30-31
- 4.2.3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测定31-32
- 4.2.4 数据来源与处理32-33
- 4.3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33-41
- 4.3.1 成都经济区市场一体化程度33-34
- 4.3.2 成都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与类型34-36
- 4.3.3 成都经济区不同产业的相似性与分工36-37
- 4.3.4 成都经济区内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评价37-38
- 4.3.5 成都经济区各城市辐射影响力评价38-41
- 第5章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41-45
- 5.1 建立成都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41-42
- 5.1.1 建立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市场机制41
- 5.1.2 建立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协调机制41
- 5.1.3 建立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保障机制41-42
- 5.2 做强中心城市,,重视边缘城市发展42-43
- 5.2.1 稳步推进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42
- 5.2.2 积极培育经济区次增长极42
- 5.2.3 高度重视边缘城市发展42-43
- 5.3 推进区域内产业链整合和优化布局43
- 5.3.1 产业链整合43
- 5.3.2 产业比较优势布局43
- 5.4 加速交通运输网络建设43-45
- 5.4.1 成都经济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43-44
- 5.4.2 成都经济区对外交通设施建设44-45
- 结论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北京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J];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01期
2 蔡继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5期
3 杨仪青;;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05期
4 程必定;;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三次转型与重构[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1期
5 夏永祥;;构建我国一级与次级衔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1期
6 钱津;;县域经济一体化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1期
7 苗洁;吴海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14年06期
8 关伟;周忻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9 薛凤旋;郑艳婷;许志桦;;国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群的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4期
10 杨兰桥;;构建大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1132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324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