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缘区“贫困陷阱”的形成与突破——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省际边缘区“贫困陷阱”的形成与突破——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陷阱 空间结构 省际边缘区 核心—边缘结构 循环累积效应
【摘要】: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代表的一些省际边缘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不能脱困,陷入"贫困陷阱"。其形成机理,一是省际边缘区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密度小、与中心城市交通距离远、区域经济分割严重的地理特征,受空间结构制约,发展先天不足。二是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存在,省际边缘区与中心城市形成核心—边缘结构,被彻底边缘化,发展条件进一步自然恶化。三是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使省际边缘区陷入不发展的困境,贫困陷阱被锁定。因此,建议实施特殊政策干预,打破恶性循环;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授人以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善空间结构;引导人口、产业集聚,重塑经济景观。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大学;
【关键词】: 贫困陷阱 空间结构 省际边缘区 核心—边缘结构 循环累积效应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缘地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12BJL069),主持人:何龙斌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地理空间,是以省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沿省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边缘化区域[1]。省际边缘区一般位置偏远,远离经济核心区和大市场,大多是贫困落后地区,甚至有很多省际边缘区陷入“贫困陷阱”,长期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初升;高考;刘亚飞;;贫困陷阱:资产匮乏与悲观心理的正反馈[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何龙斌;;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培育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郑长德;;不发达地区如何突破核心—边缘困境[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5期
4 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8期
5 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06期
6 郑长德;;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7 邹薇;方迎风;;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研究——基于“群体效应”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年06期
8 殷广卫;吴柏均;;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和缺陷刍议[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10 崔俊富;刘瑞;苗建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兼论经济增长贫困陷阱[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龙斌;;省际边缘区“贫困陷阱”的形成与突破——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9期
2 王贤彬;周海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J];经济管理;2016年08期
3 谢俊;陈丽燕;王宇;陈包;;借力“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以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年19期
4 李丹;裴育;;均衡性转移支付能促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吗——基于国定扶贫县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6年03期
5 卢洪友;王云霄;祁毓;;“营改增”的财政体制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03期
6 马宝宝;陈耀;贾海波;;基于热传导模型的省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4期
7 梁昕;;1980年以来中国心理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学术探索;2016年04期
8 姚林香;汪柱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6年03期
9 吴永求;赵静;;转移支付结构与地方财政效率——基于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财贸经济;2016年02期
10 张军璞;王晓笛;;经济增长、增长目标与省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J];中国商论;2015年3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林;城市产业用地:效率差异与优化配置[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晓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D];苏州大学;2015年
3 席艳玲;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D];南开大学;2014年
4 张清正;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英基;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协同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赵放;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空间协同集聚及其增长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徐放;我国保险业区域分异的特征与演进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黄利秀;基于贸易自由度视角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06期
2 武力;肖翔;;不均衡与均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兼对十六大以来党关于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策的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07期
3 何龙斌;;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力测度评价与提升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叶初升;刘业飞;高考;;贫困陷阱的微观机制与实证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12年04期
5 何龙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何龙斌;;“西三角”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力的比较与启示——以陕南为例[J];开发研究;2012年01期
7 王玺;;北京与上海经济辐射力差异的原因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陈云松;范晓光;;社会学定量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 测估社会互动的因果效应研究综述[J];社会;2010年04期
9 范子英;张军;;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殷广卫;李佶;;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新华;袁伦渠;;中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俊U,
本文编号:113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3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