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

发布时间:2017-11-04 11:12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新经济地理学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甘肃省


【摘要】:针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提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因素;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布与集聚情况;通过引入空间矩阵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正相关性;相对市场规模、知识存量、产业份额、城镇化水平、贸易自由度及资本投入均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引起了政府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也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1-2]。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区域经济,也是中国经济中特殊的行政区域经济。县域作为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竟虎;李天宇;;甘肃省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ESDA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娇;杨小唤;蔡红艳;余跃飞;;2000-2010年广东省流入人口时空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2 梁辉;岳彩娟;;流动人口空间体系及其与城镇体系的相关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南方人口;2011年02期

3 周文丽;;人口流动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徐鑫;崔小爱;;中国区域环境效率时空演变研究[J];环境工程;2015年08期

5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6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基于ESDA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文地理;2014年02期

7 张坤;;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基于推拉理论的托达罗修正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07期

8 张耀军;岑俏;;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4年05期

9 尹君;徐鑫;;基于DEA-ESDA的江苏省城市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10 潘竟虎;尹君;;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的DEA-ESDA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佳;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毛乌素地区农户资源利用影响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周晓莲;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于文丽;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分布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李红瑞;徐州乡镇外出人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君;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效率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蔡霞;基于ESDA的江西省人口迁移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2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3 马国霞;徐勇;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4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广州流动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J];热带地理;2008年03期

6 王桂新;董春;;中国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年03期

7 王桂新,黄颖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8 梁鹏飞;林李月;;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岳和他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2 王昕,杨雨廷;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视角;2002年11期

3 龙文辉;采取“四项措施”加速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2年07期

4 王建之;优化经济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2年08期

5 庞彦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论坛;2002年11期

6 吴方军;运用辩证思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领导科学;2002年22期

7 宋先强;实施“二一一”战略 促县域经济发展[J];民族论坛;2002年04期

8 黄小平;;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2年09期

9 刘云柱;市长开处方——为县域经济发展号脉[J];湖南经济;2003年08期

10 宋迪维;芦溪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2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朱孔来;马宗国;;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张小平;;试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木西;;关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陈美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鲍金玉;;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策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10 杜少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宏观突破的建议[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礼 任国战;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郑举行[N];河南日报;2003年

2 龚唯平(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N];农民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饶汉银;抓实富民强县重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中共鹤庆县委书记 单进园;县域经济发展初探[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6 郑刚 莫志勇;农信社: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N];广西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顾海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N];贵阳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陆敏;勉县乡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汉中日报;2006年

9 戴宏伟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10 刘巍;深化建设沿海强省大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思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139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39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