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共同体的跨行政区治理体系建构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经济共同体的跨行政区治理体系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经济共同体 行政区经济 跨行政区治理体系
【摘要】: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从普遍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域经济"向城郊一体的"大都市区经济",再走向突破城际省际边界的"跨界区域经济"的基本演变过程。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地理空间的相邻性和跨界性、经济互补共享与社会融合性、城市政府的高地理密度性和共同责任性。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面临多重体制障碍,建议积极构建多级政府、社会、市场、民众等多元参与的"跨行政区多层—多要素—共同治理"体系,并配套相关政策,包括制定《国家政府间关系法》,改革创新地方官员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改革锦标赛式的官员晋升制度,设立公平、公正的跨行政区利益司法调解机制。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F127;D630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柏松;;创建东亚区域经济共同体构想[J];日本研究;2009年04期
2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3 潘悦;国家、区域经济共同体与世界经济一体化[J];学术研究;1996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梦惟;;京津冀一卡通如何不“卡”[N];北京商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丙强;王俊景;;我国工业园区环境污染:制度缺陷、逻辑与治理[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唐皇凤;;新贤能政治: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化与现代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曾萍;吕迪伟;刘洋;;技术创新、政治关联与政府创新支持:机制与路径[J];科研管理;2016年07期
5 马秀玲;饶帅;;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的履历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刁伟涛;;我国省级地方政府间举债竞争的空间关联性研究[J];当代财经;2016年07期
7 钱伟刚;应琛;;地方政府治理的三重逻辑——以浦江治水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8 潘同人;;去产能的政治:地方政府的区域控制导向及其内在逻辑[J];江汉论坛;2016年07期
9 杨腾飞;;回应性政治视阈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行动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李妮;;“塑造科层制”:行政改革的组织学解释[J];领导科学;2016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2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鲁平;;我国“行政区经济”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J];行政论坛;2006年02期
2 刘小康;;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的再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刘小康;;“行政区经济”概念再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3期
4 罗小龙;田冬;;行政区碎化与空间整合研究——对江苏镇江市行政区冲突的探缘[J];城市规划;2011年10期
5 曾鹏;;论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合作行政及其法治保障[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曾万涛;;行政区经济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分析[J];湖湘论坛;2009年01期
7 杨龙;中国经济政治的空间分布[J];学术界;2003年01期
8 罗忠桓;;从行政区行政走向区域治理:省际接边地区治理的范式创新——以湘鄂渝黔桂接边地区(五溪源)历史沿革与治理创新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靳润成;试论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历史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杨龙;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调整[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海霞;;行政区经济研究的新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建华;王国恩;;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途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杨龙;;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骆玲;刘裕;;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4期 总第18期)[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统一市场,还是行政区经济?[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2 ;转型期行政区经济透视[N];解放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段树军;行政区经济制约城市圈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欧阳功林邋李家和;武汉城市圈与中部行政区经济模式的突破[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刘烨;推倒那堵看不见的墙[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郭威;外部压力迫中国区域整合[N];财经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朱晨 李晔;江苏“省管县”试点圈定“孩子”[N];解放日报;2012年
8 黄庭满;中国城市关系亟待迈向战略合作时代[N];中国企业报;2010年
9 史晓菲;企业跨行政区发展藩篱逐步破除[N];消费日报;2007年
10 陈晓薇;“十一五”规划突出公共服务[N];深圳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建勇;中国省级政区利益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虎中;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彬;行政区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研究与规划应对[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赵伟平;基于都市圈背景的上虞经济发展战略及支撑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春辉;经济区、行政区、社区的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赵茜;属地经济利益关系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文;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冬梅;四川省城市辖区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远路;论区域内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5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