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摘要】:为了系统、客观地计算出湖南省各货种水路运量(包括大宗散货、涉农物资及集装箱等)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首先采用灰色绝对关联模型对各货种水路运量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货种的关联度值进行熵值加权而得到综合关联度,较为全面地明确了不同货种水路运量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扩展了水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的研究范围,同时也为区域水运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无锡交通运输管理处;
【分类号】:F552.7;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灰色关联度是指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用灰色关联度顺序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次序的方法,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1]。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松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沿海港口与腹地相关性研究——以福建港口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5期
2 项翔;陈鹏宇;;基于熵值法赋权的新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J];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3 苏洁;沈文成;;改进熵值法问题的初探[J];现代商业;2007年26期
4 梅振国;灰色绝对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199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小檬;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洪涛;长江散货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超;珠江航运与流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源;戴冉;杨婷婷;吴祖新;黎泉;;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J];船海工程;2016年04期
2 艾丽丝;姚水洪;;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PMO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观察;2016年15期
3 张培林;张翼鹏;阎相宇;;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物流技术;2016年05期
4 齐鹏;王晓娇;徐海鹏;李培都;杨凯凯;;甘肃省城市饮用水安全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09期
5 丰景春;张可;曲品品;;基于灰色扩维识别的农业面源污染驱动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9期
6 潘平国;陈勇明;谢海英;;灰色H-凸关联度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年09期
7 马建行;宋开山;邵田田;赵莹;温志丹;;基于HJ-CCD和MODIS的吉林省中西部湖泊透明度反演对比[J];湖泊科学;2016年03期
8 刘宁;吴迪;;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公租房分配策略[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9 赵凌伟;;一种新的通信信号识别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6年07期
10 胡慧慧;傅为忠;;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武汉金融;201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鸣;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物流系统资源调配优化与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鹏;浙江省集装箱海河联运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2 孔吴琼;长江水系散货江海联运运输网络优化布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香莲;长江集装箱内支线运输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高明(Philippe Roiseux Racine);发展中国内河航运的成本与节能减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陈云;航运物流与流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露;中国沿海港口群形成发展及经济贡献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董明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珠三角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毅明;广州港深水航道与区域经济适应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伍虹;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罗钧韶;珠江水系水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明;宓为建;;港口城市经济腹地对集装箱吞吐量的贡献度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年04期
2 刘恋;;论近代三都澳自开商埠与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三都澳海关十年报告(1899-1931)的考察[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4 陈兰;翁清光;;福建省港口经济腹地拓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1期
5 孙芳芳;;浅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6 汪威毅;廖培坤;林建全;;泉州、厦门港口错位发展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翁清光;陈培健;;国内外港口经济腹地研究述评[J];水运管理;2009年02期
8 苏洁;沈文成;;改进熵值法问题的初探[J];现代商业;2007年26期
9 曹明霞;党耀国;张蓉;陆建峰;;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7年07期
10 郎宇;黎鹏;;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杰;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秀文;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峥;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李尚伟;港口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大恭;;高速公路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中国公路;2005年17期
2 孔令赏;;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6期
3 ;中国区域经济“泛一体化”的多维整合框架[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6期
4 白占辉;;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江涛,汪先义;试析南京区域经济的振兴与航运网络的建立[J];水运科技情报;1996年04期
6 杨秀兰;谈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建材;1999年08期
7 俞凤英;关于区域经济的几点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论高速公路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作用[J];江苏交通;2002年10期
10 刘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思考[J];大众标准化;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162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6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