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扩容背景下湘潭高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提质扩容背景下湘潭高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和蓬勃发展。截至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到114个,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随着长株潭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湘潭高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但面对国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政策的压力和开发区土地利用粗放等凸显问题的挑战,需谋划科学化创新性的发展道路。本文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湘潭高新区提质扩容的必要性和提质扩容过程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把对湘潭高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作为提质扩容的基础依据,并提出扩容方案和土地利用规划初步设想。文章从空间结构、产业基础、人口状况等方面介绍了区域概况,发现湘潭高新区存在园区规模相对较小、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再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集约潜力测算,得到湘潭高新区集约度分值为87.57分,处于高度集约水平,尚可供应土地年数和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年数均不足3年,得到湘潭高新区提质扩容势在必行的结论。文章提出了湘潭高新区空间扩容的四个方案,对各个方案进行比选,并对最优方案“杨嘉桥——河口”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新建区的发展定位、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空间结构规划和功能定位提出规划和设想。从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开发区开发建设模式、土地政策改革创新等方面为提质扩容中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清文;蓬勃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J];中国外资;2000年03期
2 周路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四大挑战[J];深圳特区科技;2000年05期
3 ;京沪深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01期
4 李玉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J];经济视角;2000年03期
5 陈紫兰;;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J];上海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6 赵大伟;;浅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未来与发展;2000年04期
7 杨秀;;北京,奏响高新技术乐章——祝贺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J];科技潮;2000年05期
8 张威;李光辉;宋志勇;;国际高新产业与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一)——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扫描[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7期
9 肖伯男;鲁忠;田炳云;;试论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J];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Z1期
10 丛民;李学峰;;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腾飞的助推器[J];改革与开放;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程甸;胡舜;;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制创新探析[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本禄;;发挥高校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傅毓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喻德华;靳丽贤;;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李云玲;王士卿;;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灰领[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6 许统生;陶然;;美、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安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傅有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集资金的问题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赵海林;;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创新[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肖勤;;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度安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南京大学课题组;袁勤俭;;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乐琴;专家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难题与对策[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N];北京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廖琪钟;高新技术产业瞄准更高目标开始新的跨越[N];贵州日报;2004年
4 孙林;高新技术产业占深圳工业半壁江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5 萧灼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N];国际商报;2000年
7 张文丽;构筑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8 记者 梁兴超;“七一”讲话成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竭动力[N];深圳商报;2001年
9 柳悦 黄海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N];天津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赵伦光;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N];孝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俊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年
5 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韩立华;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彭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财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夏海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64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6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