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08:22

  本文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物质资本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衡量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的摇篮,自然资源大量的开发造成东北地区资源快速的减少。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但是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教授认为“东北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和良性机制尚未成熟,区域内发展还很不均衡”。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开始了新一轮针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又是“共和国的长子”。辽宁经济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辽宁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为影响辽宁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直接反映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可以作为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依据。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分析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可知道辽宁省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型还是粗放型,对促进辽宁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利用辽宁省最新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测量方法,最终选择了DEA-Malmquist指数法来分析辽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的情况。还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辽宁十四个代表市在不同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辽宁省十四个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对于本文写作的目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结构创新点以及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第二章是理论回顾。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梳理有关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以及测量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选出适当的方法应用于实证分析中。 第三章是实证部分,根据最新辽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所提供的数据,根据相关的方法,计算出辽宁固定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和GDP。然后以GDP为产出,劳动力和固定资本为投入,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和DEAP2.1软件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出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然后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辽宁省十四个地级市在不同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分析辽宁不同地区间TFP的差异。 第四章主要是对贡献度差异原因的解释,通过因子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是辽宁各地区贡献度差距的根本原因,科技创新是辽宁各地区贡献度差距的基础原因,外商直接投资是辽宁各地区贡献度差距的直接原因,产业结构的差异对辽宁各地区贡献度差距有直接的作用。 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结合本文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从总体上来看,辽宁各地区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的是增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因为技术效率中的规模效率受到要素组合,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然而技术一直在更新,可以无限的增长,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提高技术进步。由于辽宁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在逐步增加,为了缩小区域间差距,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创新力度。第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第四,扩大对外开放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忙;;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3 赵东波;李英武;;回顾创新历程 再铸辉煌硕果——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参与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学术研究创新纪要[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4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5 常建新;姚慧琴;毛颖;;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赵晓梅;;出口、利用外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王永康;叶先宝;;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分析:1952-2005年[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8 牛泽东;张倩肖;王文;;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1998-2009——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9 沈坤荣;赵博;;TFP、技术选择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方福前;张艳丽;;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4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84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