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地方立法过程中,区域立法协调具有十分中重要的价值,是地方立法的难点和核心之一。本文立足于区域立法协调,对于京津冀地区立法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充分的吸收国内外现金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在京津冀地区特点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本文主体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作为整个论文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京津冀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法律相关部门的一些问题,对于区域立法协调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对于区域立法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和描述。第三章旨在对于京津冀地区立法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具体来说首先区域立法协调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对于我国由于区域差异而产生的地方立法差异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弥补。第四章主要对于国外关于立法协调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从而对于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立法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第五章则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介绍了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包括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利益共赢原则等,还介绍了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的类型模式,这里着重介绍笔者所支持的“松散型”立法协调模式,最后介绍了京津冀区域立法协调的具体运行机制,如:信息交流机制、交叉备案机制、跟踪评价机制等。 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来看,本文研究的意义还包括解决京津冀地区由于地方立法差异而出现的协调问题,从而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在法律的框架下,保证区域内个体的独立性和积极性,然而又融汇于立法的整体层面上,实现区域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D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忠;浅议京津冀区域发展[J];前线;2004年12期
2 ;京津冀区域经济亟待一体化[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1期
3 王丽;;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J];理论界;2007年06期
4 李娟;;京津冀合作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5 阮加;李欣;;从产业转移与人才转移的互动机制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6 赵莉;王兆宇;;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高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三十八[J];前线;2014年04期
7 李文增;;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求知;2014年06期
8 ;京津冀区域发展存在五大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10期
9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胜;北京将在五大领域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南欤 梅音;市场缺位缚住京津冀区域合作张力[N];市场报;2005年
3 孙世芳;创新合作机制 推进协调发展[N];河北日报;2008年
4 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 罗亭;探索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思路(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立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N];中国商报;2012年
6 隋晓姣;京津冀共筑警航反恐平台[N];中国航空报;2014年
7 孙晓胜 胡梅娟 张洪河;四大因素掣肘京津冀区域协作[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驻河北首席记者 李书岐 通讯员 郭文辉;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N];中国交通报;2012年
9 孙梦姝;科学规划京津冀区域发展 谨防开发冲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高原 实习记者 张梦洁;北京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区域合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蕴;京津冀区域产业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3 李新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杨畅;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洋;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段丹华;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郑宏;京津冀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刘海洋;石家庄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希睿;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5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1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