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比较
本文关键词: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 区域金融创新能力 显性指标 隐性指标 因子分析 原因 策略
【摘要】:纵观中外金融领域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创新”二字,任何具有里程碑式的金融变革,都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创新活动。金融创新向来都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则是金融创新在区域内的具体表现,是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大小受到一个地区外部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学术界有关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且研究视角单一,而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影响着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对于未来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疆作为连接我国东、中部地区与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印度等国的桥梁,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实施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新疆已成为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关键性角色。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区域金融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分析并阐述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其中包括金融市场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创新能力、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四个显性表现,也包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金融地理环境两个隐性表现。基于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六大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显性和隐性指标,其中包括金融相关比率、人均金融资产拥有量、上市公司数量、保险密度与深度、直接融资度、小额贷款公司个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个数等显性指标,也涵盖了人均GDP、外贸依存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文化产业投资额等相关隐性指标,共计23个具体表现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以此构建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及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排序,并根据各个地区金融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的高低,将我国东、中、西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分置四类不同的区间水平,其中,新疆的金融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偏低,位于相对较低的区间水平。以此得出结论: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偏弱。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将新疆与东部地区广东省、中部地区河南省、东部地区辽宁省以及西部地区陕西省的相关金融发展状况以具体指标数据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详细阐述了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较弱的原因:其中包括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劣,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最后,根据制约新疆区域金融创新的原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加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新疆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新疆金融创新;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索;转型期区域金融成长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2 沈洪溥;建立区域金融控股体系的必要性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关注区域金融及其信息化[J];金融电子化;2004年11期
4 杨柳明,杨英玲;实行区域金融政策的总体思路[J];武汉金融;2004年09期
5 郑长德;区域金融学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6 郑长德;;论区域金融学[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嘉晓;秦宏;罗剑朝;;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8 焦媛媛;王琦;;区域金融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9 孟庆娟;;区域金融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10 董金玲;;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汪祖杰;;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涛;区域金融失调已成均衡发展重大阻碍[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曾会生;周小川: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仍会常见[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构建安徽特色 区域金融体系[N];安徽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张文绩;“区域金融”大有可为[N];上海金融报;2006年
5 韩杨;亚行行长:维持区域金融稳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郭茹;央行上海总部:区域金融稳定重要性明显提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赵洋;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基层央行大有作为[N];金融时报;2012年
8 见习记者 樊永锋;城商行试水区域金融协作[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9 钟禾;国有银行跨区域金融服务大有可为[N];国际金融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谷秀军等;区域金融报告凸显央行强大调研能力[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军;中国区域金融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朴松花;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圣奎;中国区域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申俊华;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孙玲;区域金融差异内在形成机制和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董金玲;江苏区域金融作用机制及发展差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军;区域金融产业资本聚集差距问题及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区域金融成长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吴秀利;我国区域金融政策的生态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3 洪承;基于预期效应的京津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汤川川;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区域金融支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婷;影子银行规模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6 何荣乐;阳江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支持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葛楠;区域金融稳定评估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8 宋丹梅;新疆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比较[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9 王君芬;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蒋琴;构建我国基层央行区域金融稳定评估体系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6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1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