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石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 地区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机制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在开采方面存在的人力资源匮乏、深加工不足、政府调控方式不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运用政府"无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确立石墨合理定价机制的措施,以促进石墨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既能兼顾地区经济长远发展与短期发展,又能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恢复。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2014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1412)
【分类号】:F426.1
【正文快照】: 石墨素有“黑金子”的美称,不仅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还用于航天、军事、核电、冶金等特殊工业,石墨被欧盟委员会列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中的14种紧缺矿产原料之一,作为新能源材料技术的代表,已被列为战略资源予以储备。石墨的深加工产品——石墨烯能使手机薄如纸张,并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东;生态环境建设四谈[J];陕西水利;2000年02期
2 郭振德,李正墨;加快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J];学会;2000年06期
3 王礼先;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J];吉林水利;2001年08期
4 伊玛木·塔依尔,亚尔买买提·台外库力;艾比湖的涸缩对湖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2期
5 魏渠河;;浅议生态环境建设的六大关系[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年04期
6 张炜,龚玉梅;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J];宁夏科技;2002年03期
7 张明铁;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之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蓬;价值学视域中的生态环境[J];陕西环境;2002年05期
9 汪峰,张辉;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辽宁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10 陈菁;福建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超;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含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5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