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关中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6 18:22
本文关键词: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关中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产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最先由威廉配第提出,而霍夫曼的“霍夫曼经验理论”将其应用于经济分析。产业结构有多种分类,包括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领域两大布局分类法等。现国际通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由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产业结构研究的理论,如配第克拉克理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论、主导产业扩散论及经济成长阶段论等。偏离份额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里莫提出,它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为参考,将该区域研究时间段内经济总量分解为三个分量:份额偏离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及竞争力偏离分量D。以此来说明研究时间段内该区域经济增长或减少的原因,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劣势和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从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使其向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关中地区所在陕西省为参照系,将研究时间2001-2012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2001-2004、2005-2008、2009-2012,分别计算这三个时间段内三次产业的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关中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上升但占总产值的比例却开始下降,产业间竞争力较弱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弱。第一产业应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农业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推广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创立自主农产品品牌,与国际接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农村合作社建立,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第二产业为关中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关中地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比不断攀升,从2001年的620.65亿元到2012年的4476.3亿元,增加了86.13%,由于国有企业众多,计划经济明显,第二产业内部活力不足。精简大型国有企业,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利用关中地区高校优势,将高校与各科技产业园区相结合,提高实验室到应用的快捷路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建立西安为最大内陆空港的背景下,扩大交通网络覆盖,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电子物流业。由于全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关中地区第三产业增速迅猛,高于陕西省第三产业平均增速,但关中地区第三产业仍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西安空港建立的优势,增强国际合作,开发国际航线,打造高级旅游服务以及商旅一体化合作项目。同时发展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项目,改善金融政策,加快金融开放改革。引进金融机构以及国外高端保险企业,建立适宜金融产业良好发展的政策方针,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银行等私人控股的金融机构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绩;张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2 潘海岚;付长辉;陈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11期
3 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徐芳;;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4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年01期
5 韩颖;倪树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6 史春云;张捷;高薇;杨e,
本文编号:1259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5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