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水功能区划分及污染承载水平研究
本文关键词:昌平区水功能区划分及污染承载水平研究 出处:《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使得水资源日益重要。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要素,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是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用水之间的突出矛盾,提高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划分水功能区,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刻不容缓。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在水资源、社会经济、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的综合分析研究,是保护、防治、合理利用的融合体,尤其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并有针对区域特点开展水污染治理,促进区域健康发展。水功能区划分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程度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和科技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实现水资源平衡利用、给水环境提供足够的保护的重要保障。同时,通过水功能区划分与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水环境保护方案及防治措施,对实现区域经济与环保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分析水资源现状、区域人口、经济变化、水资源供需关系、水环境质量现状,对水功能进行区划;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以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模型,并以向量模法对其进行量化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同时以计算水环境污染负荷、预测污染承载能力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为解决水资源紧缺,实现区域水资源-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1)水功能区是根据不同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合考虑水量和水质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相应的水域进行用水功能的科学规划,以满足不同用水需求。水功能区划分工作是目前我们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客观、基础工作,对区域水环境利用和水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北京市对水资源的整体需求,结合昌平区水环境及水资源实际状况,依据昌平区水资源的整体能力,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得出昌平区主要河流的水功能区划及其主导功能和水质类别。昌平区共划分水功能二级区7个,其中饮用水源区1个,景观娱乐用水区6个,覆盖昌平区主要河道及中型水库。(2)环境承载能力是当时期、状态以及条件保持不变时,某一地区环境能够容忍人类行为的阙值。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正常循环下,水体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研究表明,昌平区水环境承载能力逐年呈下降趋势且在未来的20年内水环境承载能力仍将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必须继续大力推进节水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措施增加水资源供给量。同时,在节水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对点污染源及面污染源集中处理,降低工业污水排放系数,污染物质量、抑制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均用水定额用来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3)水环境纳污能力是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使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到相应的要求,其大小受水质目标、河段设计量、排污口、水体自净规律等因素影响。水环境纳污能力计算以水功能区为单元,分别对各功能区水质状况污染物量进行估算,最终得出整个地区水环境总容量。研究表明,昌平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总纳污能力分别为10163.49t/a和456.75t/a。可见,昌平区水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而社会经济发展快、需水量大,水环境逐渐恶化。为了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对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4;TV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云;水质信息系统与水环境承载能力模式的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01期
2 左其亭,马军霞,高传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3 严子奇;夏军;左其亭;张永勇;;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构建[J];资源科学;2009年07期
4 汪恕诚;你知道吗?[J];水利天地;2002年04期
5 王海云;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控与水质信息系统模式的探讨[J];新疆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6 宋全香,左其亭,杨峰;水环境承载能力预测模型及其在郑州市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04年04期
7 张建军;黄锦辉;高传德;彭勃;程广霞;;黄河重点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合理利用[J];水资源保护;2006年05期
8 贺瑞敏;王国庆;张建云;;珠江三角洲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9 郭丽峰;林超;刘德文;高小红;;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以张家口市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10 王世友;;漳河库区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少苓;彭静;;论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水动力潜力[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贺瑞敏;王国庆;张建云;;珠江三角洲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郑小康;彭少明;;鄂尔多斯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及污染物限排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5 鲁玉龙;李刚;孟峰;谢英;陈晓清;;绍兴平原河网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哈建强;;白洋淀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7 井涌;;论陕西渭河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调控策略[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党永良;;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志成;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丹;调控水资源承载能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徐贵泉;感潮河网水功能过渡区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振寰;昌平区水功能区划分及污染承载水平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0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