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Shift-Share模型测度区域经济空间影响的新方法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切入点:产业空间影响 出处:《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5期
【摘要】:梳理Shift-Share模型的演进过程,讨论了不同形式的Shift-Share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并将其拓展到区域空间影响测度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和测量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长三角地区产业空间影响测度,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hift-Share model, discusses the economic meaning of different forms of Shift-Share model, and extends it to the study of regional spatial impact measurement, and constructs a complet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measurement model.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 spatial impac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基金】:国家统计局重点研究课题《经济区内区域间产业相互影响测度方法研究》(2011LZ006)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麓;付灵芝;朱少杰;;Shift-Share区域经济评价模型及其扩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6期
2 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平;彭思奇;曾先峰;杨洋;;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2 陈伟达;景生军;;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陈伟达;景生军;;基于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协调布局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原小能;;江苏服务业结构变动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郭亚帆;;内蒙古各盟市产业结构比较及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4期
6 吴爱芝;李国平;孙铁山;;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迁移[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7 罗健;曹卫东;田艳争;;比例性偏离份额空间模型推演及应用[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8 刘亚洲;李祥妹;王君;;沪宁高铁沿线空间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05期
9 李艳玲;;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10 王军;;保险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融合发展分析——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SHAN Bao-yan;;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Spatial SSM & GIS[A];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ICIME 2011)[C];2011年
2 Yushun Tan;Senfa Chen;Yuanyuan Zhang;Jinliang Liu;;Transportation an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Theory[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花;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2 德吉;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廖桂生;资源耗竭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辽;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建朝;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瑞军;基于省域视角的中国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韩雪;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振灵;资源基础型城市群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9 邓丹萱;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及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王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效率及转型路径[D];河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媛媛;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偏离—份额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同花;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产业定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青;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及调整方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曹洪;转型背景下浏阳市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海锋;江苏省产业投资结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姚丽霞;东北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李慧;河北省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8 邓祖兵;安徽省第三产业竞争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立甲;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10 杨牡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旭光;席玮;;中国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2 王桂涛;;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3 史春云;张捷;高薇;杨e,
本文编号:1721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2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