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渭南市体育中心运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10:34

  本文选题:综合性体育中心 + 运营现状 ; 参考:《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在“十二五”期间,渭南市政实施了体育中心工程建设,于2014年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一举改变了中心城市体育设施落后面貌,也建成了渭南的新地标。渭南市体育中心是西北第一大地级城市体育中心,也是陕西省唯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了更好地服务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充分的发挥出渭南市体育中心的综合社会效益,达到全面推进渭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以渭南市体育中心为研究对象,从体育中心运营者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和对渭南市体育中心的运营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明确其目前运营现状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渭南市体育中心有着一流的场馆设施,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但目前的运营现状并不理想。体育中心的发展的原则是为民所建,为民所用,其建设初衷是为了弥补渭南市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没有充分利用可创收入点的原因,体育中心目前仍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即有一定数量稳定的收入,但还不足以抵补中心的经常性支出,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需要国家预算拨款的补助。为了弥补目前的发展不足,促使体育中心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通过打造多种类的健身场所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到体育中心进行活动,以达到增加客流量的目的。二是合理利用体育中心目前可招商面积,提出相应招商策略,吸引商户入驻,从而拉动消费,达到弥补体育中心经费不足的目的。三是改变运营模式,通过对体育中心目前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发现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营中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和限制,并提出了实行公私化合作运营这一模式,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理念,核心,优势的分析得出改变运营模式更适合体育中心的发展。
[Abstract]:Weina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anzhong Plain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Asia-Europe Continental Bridge. It is the "East Gate"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western region into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Weinan municipal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center project. In 2014, a first-class swimming pool in China and a comprehensive sports center with stadiums as an integral whole were built, which changed the backward features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the central city and built a new landmark of Weinan. Weinan City Sports Center is the largest city sports center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only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Sha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and enrich the people's sports life,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rehensive social benefits of Weinan Sports Center,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inan City's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the Weinan Sports Cent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the operator of sports center,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operating situation of Weinan sports center, and clarif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operating sit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nan Sports Center has the first-class facilities and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but the present operating situation is not ideal. The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enter is to build and use for the people. Its original intention i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large-scal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Weinan City, to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and to meet the fitness needs of the masses. Undertak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arge-scale individual sports events and comprehensive games. However, due to the remoteness of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failur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come points that can be created, the Sports Center is still in the category of the difference allocation institution, that is, there is a certain amount of steady income,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cover the recurrent expenditure of the center. The difference in expenditure over income requires a subsidy from the state budget.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development, the sports center has gradually reduced the state financial allocation and made the transition to self-supporting fund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irst, to attract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to the sports center by creating various kinds of fitness plac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assenger flow. The second is to make use of the area where the sports center can attract investment at presen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ttract the merchants to enter, thus pull the consumption, reach the goal of making up the insufficient funds of the sports center. The third i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 mo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operating mode of sports center, we find that this mode has many inevitable di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operation mod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dea, core and advantage of this mod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hange of operation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enter.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江,万志强,左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现状与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04期

2 林子;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实施[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3 王青春;;浅谈体育本质与体育的教育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吕东旭;;论体育健康促进[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殷鹏鹏;;在体育健康教学中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性[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6 李乃平;;现代体育健康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7 常琦;;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唐立慧;郇昌店;唐立成;;我国体育健康促进研究述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郑星;;谈高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郝君;韩超;;高校特殊群体体育健康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东旭;李建国;杨建设;;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田莉;;试析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丁丽华;;关于长春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杨烨;;上海市初中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程文广;;北京奥运视角下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6 栾丽霞;;高校优秀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7 王斌;;肢体残疾人体育健康观念的研究[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8 郝国臣;;高校实施体育健康卡的构想——以中北大学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宋昱;;“蚁族”体育述论—中国新生代青年群体体育困境的解读与突破[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赵彬彬;宋扬;;新时期中国北方休闲体育特征及趋势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宏生;体育产业:资本的一大盲点[N];中国商报;2002年

2 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 高慧;对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N];无锡日报;2008年

3 马敏;发展体育产业 助力“美好安徽”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马敏;安徽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初具规模[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李雪颖;实现青少年体育持续健康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撰稿 平萍 宋剑波 黄维;体育大检阅 和谐大展示[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 公冶民;体育必须纳入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记者 梁韶辉;今年首设体育产业引导资金[N];河北日报;2012年

9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刘巍;诚信: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基石[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朱应儒;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N];金昌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花楷;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2 陈璐;体育学理视角下的单元体育教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吕东旭;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5 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6 刘巍;转型期我国体育诚信缺失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娟;张家口市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程龙;构建延边州城镇化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张双双;河南省体育特岗教师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熊巍;宜昌市高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奈温;泰安市城区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困境分析及路径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爽;大连市普湾新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姜黎;江西省高校开设壁球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范轶倩;成都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健康知识的需求与获取途径的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9 于燕;西安市户外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10 常会丽;新疆竞技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调发展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5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65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