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演进与政府治道变革

发布时间:2018-09-10 16:5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侧重点不同的阶段:与民营经济创业有关的第一时期;与企业改制有关的第二时期;与招商引资和房地产有关的第三时期。每一阶段地方政府不同的行为选择,对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产生了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成功的地方,都与当地政府长期以来采取的符合市场逻辑的行为选择有关。要实现县域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就必须从行政逻辑向市场逻辑转变。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ve bee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China: the first period related to entrepreneurship in private economy; the second period related to enterprise reform; and the third period related to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real estate. The different behavior choice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each stag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The suc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market-logical behavi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local government must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ve logic to market logic.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分类号】:F127;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郑炎成;陈文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姚震宇;不同质三方博弈——以招商引资为例[J];当代财经;2005年03期

4 王晓玲;周国富;;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5 王芳;高晓路;;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6 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7 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8 张维迎,栗树和;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9 郑年胜;顺德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理论思考[J];南方经济;2005年02期

10 何云景;晋民杰;李才超;;河南“长垣模式”的探秘与发展研究——基于支持理论的视角[J];科学决策;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涂小丽;王宏伟;;泰州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李萍,祁春节;综合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仙桃、枣阳、麻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4 韩申山;;咸阳市城市化理论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5 胡忠俊;姜翔程;肖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思考——以贵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6 王高建;;陕南贫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7 布茂勇;;经济危机: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的契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8 赵德义;高晓巍;周耀光;;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9 刘丽萍;;新农村建设中消除“供给型金融抑制”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费志荣;刘小明;;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规划多目标优化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冰心;;论深化大部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职能模式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书文;;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中国模式”:体制架构与改革方向——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志红;;论大型城市在政府间关系中的政治平衡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威;;信息,承诺与激励——理解中国农业生产激励变迁中的国家角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聂辉华;;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不同行为的影响: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框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10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10 刘琴;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2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3 陈修颖;;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4 李婷婷;伍世代;李永实;王强;骆骐;;福建省经济空间增长变异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5 谷国锋;解to卓;;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6 靳诚;陆玉麒;;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7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8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9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10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淮;[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玮;河南省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柏松 ,刘绍佳 ,王桃文 ,李斌;以理论学习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学习导报;2002年03期

2 吴兴花;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8期

3 ;王怀岳和他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4 吴方军;运用辩证思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领导科学;2002年22期

5 吴维强;明确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J];领导科学;2003年22期

6 郑平;在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上下功夫[J];领导科学;2003年23期

7 谢涛,崔仑,吕灿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8 花兆贤;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J];发展论坛;2003年08期

9 吴顺昌;加快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J];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尹作曲;浅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服务[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2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朱孔来;马宗国;;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张小平;;试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木西;;关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陈美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鲍金玉;;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策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10 杜少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宏观突破的建议[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庆礼 任国战;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郑举行[N];河南日报;2003年

2 龚唯平(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N];农民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饶汉银;抓实富民强县重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中共鹤庆县委书记 单进园;县域经济发展初探[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6 郑刚 莫志勇;农信社: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N];广西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顾海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N];贵阳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陆敏;勉县乡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汉中日报;2006年

9 戴宏伟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10 刘巍;深化建设沿海强省大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思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传岭;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芬;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高玉红;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韩忠吉;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张承功;产业主导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杨蔚;山东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阿力哈尔;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孔小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吴锋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D];兰州大学;2010年

9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5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35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