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滞缓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16:11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全面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进区际产业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一直在积极致力于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设立了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旨在实现区际间产业的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尽管我国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力度很大,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却并未如期出现,,产业转移的实际效果远未达预期,甚至出现了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集群化逆向转移的现象[1]。弄清产业转移滞缓的内在机理与成因,进而找出解决产业转移滞缓的关键因素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和转移滞缓问题进行了综述,然后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转移滞缓的现状以及现阶段产业转移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之后的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接着,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计算机模拟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图表的方式直观演绎了工资水平、要素资源禀赋、运输成本与制造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进而揭示产业转移滞缓的内在机理。 最后,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为例,利用这些影响因素等指标对产业转移吸引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并从国家、转出地、承接地三个层面上提出了解决产业转移滞缓问题的对策建议。
【图文】:

模型框架


核心-边缘模型所考虑的包括两种要素、两个部门、两个地区,两种要素是可流动的农业劳动力和可流动的工业劳动力;两个部门指工业和农业部门;品以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为特征,农产品交易是无成本的;工业部门以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为特征,工业品的交易以规模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为特征业品的交易遵循冰山交易技术。核心-边缘模型重点讨论工业部门和工业劳动迁移问题,较少讨论农业部门。当运输成本足够低、制造业产品差异足够大时大份额的工业对于一个地区意味着较大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形成强大的力。当源于产业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成本节约不足以超越聚集导致的工资的上升,那么产业聚集不能维持,将发生产业扩散。关键系数的微小变化会济发生波动,原先两个互相对称的地区发生转变,形成突发性集聚,起初某区的微弱优势不断积累,最终该地区变成产业集聚中心,另一个地区变成非化的外围,最终形成核心-边缘格局[27]。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格局分布是,珠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中心、长三角作为新兴的制造业准中心的影响不断扩大,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不明显,在产业转移成功的基础上,西

陶瓷产业,空间演变过程,佛山


区产业转移提供了不错的成功范本,下图是佛山南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演变图(如图 3.1)。但是每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永远不能够太完美。2010 年末,某些地区转移出的陶瓷产业“软环境不适应,硬环境得不到保障”,很多不适应症凸显,环境污染、土地问题、村民扰民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外迁到湖南等地的佛山陶瓷出现了回迁的现象[31]。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必定;;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2 吴利学;魏后凯;刘长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5期

3 郭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4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5 梁隆斌;伏润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3期

6 张_";李松志;;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7 许正松;万青;;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滞缓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4期

8 李占国;孙久文;;我国产业区域转移滞缓的空间经济学解释及其加速途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1期

9 蔡f ;王德文;曲s

本文编号:2526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26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