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7:52
【摘要】: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城市群发展战略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群发展战略可以极大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工业化、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动力。包括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以及我国长江珠江三角城市群在内的众多城市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无不应证了以上观点。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综合经济实力,降低发展成本,形成带动整个江西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 本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的思路框架及技术路线;研究成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城市群的定义及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城市群发展态势及特点,从中总结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国内中部四大城市群的发展比较,指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存在的差距。 第四部分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形成和现状进行了阐述,界定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区域范围,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定性描述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现状。 第五部分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功能联系进行研究,详细的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 第六部分结合环鄱阳湖城市群现状及其前面的分析,提出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绍华;;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构建方略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王召东;樊俊锋;;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陈玉光;;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特点和动力机制[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4 邱佳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规划与城市定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王乃静;国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及经验新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6 邱佳韵;;熵权灰色关联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程美秀;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模式与发展经验探析[J];价值工程;2005年10期

8 唐卫东;;鄱阳湖生态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4期

9 吴传清;;世界城市群概览[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4期

10 赵黎黎;黄新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天东;城际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方式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宁;中原城市群能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景哲;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孙永平;辽宁中部城市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涵;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江冰;环鄱阳湖经济圈形成与发展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巍;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玮;聚集经济视角下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胡俭;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与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江余;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经济复合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8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88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