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范围内既有编组站扩能改造方案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3:59
【摘要】:编组站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层生产单位,专门从事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铁路编组站的合理布局规划包括了对编组站的新建和对既有编组站的扩能改造双层意义。随着我国铁路的全面发展,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已全面展开,这些新线的投入运营、客货分线的实施,将会使铁路运输组织方式、货物运输径路产生很大的变化。我国铁路运营线路的增加以及路网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输总体供需适应性的矛盾,部分编组站能力仍频频告急。在铁路货物运输向集中化、重载化、集装运输、直达化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编组站的数量开始逐年递减,过去一个区域中存在多个编组站的现象明显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众多已经存在的编组站开始研究,从而减少大量的重复建设投资。因此,选择合适的既有编组站进行扩能改造对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和水平,确保路网的安全、畅通,加速机车车辆周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对编组站的研究以整体路网布局规划为主,针对于某片区范围内的编组站的功能定位的选址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所作的研究就是在区域范围内经济增长的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既有编组站进行优化以期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这一主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建立了扩能改造既有编组站的模型,并辅以实例分析其可行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和参考既有的研究成果,参阅物流方面的选址问题研究理论,融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于一体,采用系统科学、最优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编组站选址方法模型。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了我国铁路编组站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编组站的布局演变,总结了我国编组站存在的问题,根据编组站布局的影响因素、分类与特点提出了区域范围内对编组站进行功能优化的构思。 (2)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和客运未来发展状况、车流组织对编组站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编组站扩能改造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编组站内部系统的相关影响。 (3)根据前面的内容,结合选址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区域范围内既有编组站扩能改造模型的构思,并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就此问题建立的既有编组站扩能改造模型。 (4)针对模型提出了采用组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证明了区域范围内既有编组站扩能改造模型的有效性。
【图文】:

分布图,编组站,分布图,南南


表2一12008年铁道部统一控制的编组站分布情况表分分类类数量量分布区域域东东东东北地区区华北地区区华东地区区中南地区区西北地区区西南地区区路路网性性1555沈阳南南石家庄庄徐州北北株洲北北北北编编组站站站哈尔滨南南丰台西西济南西西郑州北北北沈北沈沈沈阳西西西南翔翔襄樊北北北北山山山山海关关关阜阳北北北北北南南南南南南京东东东东东鹰鹰鹰鹰鹰鹰潭潭潭潭潭区区域性性l666三间房房南仓仓向塘西西江岸西西新丰镇镇成都北北编编组站站站四平平大同同同武昌南南宝鸡东东重庆西西衡衡衡衡衡衡衡阳北北兰州西西贵阳南南江江江江江江江村村村村柳柳柳柳柳柳柳州南南南南

编组站,山门,淮南,太原


这项指标能够反映出该编组站在路网中的地位。图2一2是我国地方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在2004年一2006年间的远程车流数及无调比的情况。气气一八 八\\\/丫月俄 俄岁岁产丫又一粼、_才入 入耘耘卜淤人从Z/\\厂夕 \\\飞 飞声、犬决刁气丫夕双/\./卜\\娜\/\户轰一尸凡 凡二丫.护了,个奋书分洲,,犷,浓,,丫长、六,,..…,丫.,泳,.入一班澎,, ,~~~2004无调比2005无调比一2006无调比 比 图2一2区域性编组站和地方性编组站无调比在这些编组站当中,长春北编组站、太原北编组站、良山门编组站、淮南西编组站、四平编组站、南仓编组站、大同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以及向塘西编组站的远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U29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进;史峰;;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的双层模拟退火算法[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2 牛志广,张宏伟;遗传算法用于城市供水系统优化调度[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4期

3 田青;郑力;齐二石;缪立新;;大规模物流网络的组合遗传算法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4期

4 杨明伦 ,彭其渊;2000年的中国铁路编组站[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91年02期

5 李登科;列车编组计划对枢纽和编组站改扩建的影响及主要作用[J];铁道技术监督;2000年04期

6 马小明;铁路编组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铁道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7 吴家豪;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新时期的编组站分类与布局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8 林柏梁,徐忠义,黄民,纪嘉伦,果鹏文;编组站布局规划模型[J];铁道学报;2002年03期

9 温素贞;对我国铁路编组站布局的一些看法[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0年01期

10 安宝琦 ,苏振声;关于编组站的分类及其在路网上的分布[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巩亮;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天伟;编组站建设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高美洁;大型铁路枢纽、区域编组站布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1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1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