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宁波开发区竞争优势培育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20:48
【摘要】:我国现有国家级开发区49个。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论在吸引外资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了种种困难,其发展模式和建区宗旨受到严峻的挑战,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着如何越出单纯的外向型工业区的狭小天地,在与国际、国内经济交融中,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问题。 该文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宁波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实际,对宁波开发区竞争优势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首先对开发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概述,介绍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成就和开发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对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作了详实的剖析,着重介绍了产业发展历程、产业结构、FDI利用情况,港口优势以及宁波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地位,提出了宁波开发区建设努力的方向。第三,从高级和专业型生产要素创造、精致需求条件培育、相关支持性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宁波开发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六个方面对宁波开发区产业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详实的材料说明宁波开发区只有通过产业集群不断强化竞争优势的各个要素才能形成竞争对手所无法模仿和摧毁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该文结合宁波开发区竞争优势培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管理体制、产业政策、投资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宁波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该文以麦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集群理论和创新体系理论为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运用理论对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并从开发区政府作用的角度提出宁波开发区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宁波开发区区域竞争优势的措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图文】:

工业产值,开发区


段(1997年一今)为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国家级开发区生存体环境一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发化,各方面、多层次对开发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开发区自身前进遇到接踵而来,使得开发区形成于第一阶段,定型于第二阶段的发展模旨受到严峻的挑战,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增长率在这一阶段也比第二缓。在这一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国家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省市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使国家级开发区增加到49个;此外,苏州工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投资区、宁波大榭经济开发区和海南洋浦等五个园区也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的工业园区,也成为了国家成员。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中国投资指南网,2005.()6

利用外资


段(1997年一今)为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国家级开发区生存体环境一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发化,各方面、多层次对开发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开发区自身前进遇到接踵而来,使得开发区形成于第一阶段,定型于第二阶段的发展模旨受到严峻的挑战,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增长率在这一阶段也比第二缓。在这一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国家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省市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使国家级开发区增加到49个;此外,苏州工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投资区、宁波大榭经济开发区和海南洋浦等五个园区也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的工业园区,也成为了国家成员。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中国投资指南网,2005.()6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贤良;贸易型式的竞争优势决定论[J];太平洋学报;1995年03期

2 杨青;获取竞争优势──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路[J];现代管理科学;2000年06期

3 ;“洋化肥”竞争优势明显[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年08期

4 黄群慧;;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J];经济管理;2002年20期

5 王生辉;施建军;;以核心能力打造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年22期

6 ;观点与热点[J];中外管理;2002年10期

7 邹国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学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8 蒋永穆,安雅娜;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新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1期

9 段宗雷;;试论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基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3期

10 王玉海;从企业经营理念的演变看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J];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志明;;调优五大结构 整合竞争优势[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曹阳;;我国商业集团整合模式的设计——以零售业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黎志成;陈雪;胡斌;;试论西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陈旭东;;对加入WTO后提高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思考[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5 潘文安;;基于整合能力的供应链伙伴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强;刘倩琦;郑东丽;;创建产业群结构 打造济宁经济名片[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7 杨洋;李仕明;;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平;;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研究[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献中;张功富;;资本结构、投资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印中华;宋维明;;浅析中国木材产业竞争优势的发挥[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EMBA 主任 马浩教授;品牌管理和竞争优势[N];证券日报;2004年

2 记者 卫容之;上海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凸显[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记者 沈文敏;宝钢:以企业文化支撑竞争优势[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学仁;国企竞争优势源于制度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潘志灿;以“创造型企业”打造领先的竞争优势[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萍邋程伟平;把良好生态作为竞争优势[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李正图;企业发展要关注开发区竞争优势的演进(上)[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会长 朱登铨;创新是系统工程,不创新,就淘汰[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傅莲英;中博会:中部六省巧打资源牌[N];国际商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张清 本报记者 杨冰;何时不再被市场牵着走?[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熊连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方润生;企业冗余资源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

7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花昭红;顾客视角的动态顾客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寿森;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朝寅;宁波开发区竞争优势培育及对策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2 庄惠明;中国外贸发展战略选择探讨[D];福州大学;2004年

3 方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研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张争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杨国栋;基于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朱华;基于能力的系统化人力资源实践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7 韩飞;战略承诺与企业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崔证皖;跨国零售企业对中国投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张海滨;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经营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郝斌;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3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3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