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27 23:18
【摘要】:环渤海经济圈地处我国北方沿海,对内可以辐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山西等华北、西北地区,对外可以与东北亚经济圈对接,可以积极发展同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的经济关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和速度都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有关理论,建立了一个可以对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的产业分析矩阵和产业分析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比分析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差异及其具体产业表现的基础上,探讨实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从而为政府宏观决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论文首先进行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相关的理论综述。主要通过区域差异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产业经济的理论的原理阐述,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地区经济差异产业分析模型的建立。选择区位商、产业增长率和产业比重三个指标,建立产业分析矩阵(将产业分为优势产业、次优产业、潜力产业和劣势产业)和产业分析模型,从细分产业的角度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地区经济差异在产业或行业上的上的具体体现,并进一步找出地区的主导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对策和思路。 根据本文所建立的地区经济差异产业分析模型,在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建立各个地区的产业分析矩阵,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明确了各个地区的产业差异,找出各个地区的优势产业、次优产业、潜力产业和劣势产业。然后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环渤海地区各个省市的主导产业。 论文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针对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细分产业表现,根据各个省市的主导产业,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按照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思路,提出一些区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才喜;;关于地勘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关恒;;六枝布依族区域经济发展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林丽伟;;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7 物流所;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10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司建楠;以创新为导向 构建环渤海区域合作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记者于少华;构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平台[N];营口日报;2010年

3 严冰 刘哲;环渤海区域合作再升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记者 薛惠娟;第三届“环渤海区域法制论坛”在我省召开[N];河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宋莉;环渤海区域显示强劲发展活力[N];科技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娴;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 第十五次市长会议在津召开[N];石家庄日报;2011年

7 王静媛;环渤海区域合作依托创新求发展[N];国际商报;2009年

8 记者 王龙;安阳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举行[N];安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凌馨邋实习生 刘怡;环渤海区域妇女创业发展论坛在鲁召开[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记者 张鸣岐 李川;37个城市打造人才协作平台[N];天津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永钢;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与对策[D];清华大学;2005年

2 谢先彪;企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向建平;五强溪库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马桂娟;产业集群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晖;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松平;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晓航;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琳;烟台世界葡萄酒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佳晓;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3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3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