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黔西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16:09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成单元和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黔西县作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东大门,与省城贵阳毗邻,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农业、矿产、能源、旅游、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这些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县域经济总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赋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以研究黔西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在对黔西基本县情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优势与劣势,加入WTO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结合黔西县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带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措施。黔西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从理论上为黔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对黔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规划等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毕节地区其它县(市)及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图文】:

杜能环,韦伯,区位因素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及理论研究18图2-1 杜能环韦伯工业区位论。19 世纪中期后,,德国完成产业革命,尤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钢铁、化工、机械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区位问题显得突出起来。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在世纪初叶发表《论工业区位》(1909),《工业区位理论》(1914),明确地提出区位因素这一概念,区位因素即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因素、原因,他认为这主要是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由此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吸引力。韦伯将区位因素划分为一般性区位因素和特殊区位因素,并且着重研究一般性区位因素中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聚集分散几种最重要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业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运费等,对区位论发展有很大影响。韦伯是古典区位论中成本学派的典型代表。2. 基于市场分析的改进的区位理论进入 20 世纪,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区位论对影响产业区位的市场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特点是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转变为立足于城市

市场原则,区位论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及理论研究19图2-2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系统德国经济学家廖什 1939 年出版《经济空间秩序》,他从利润最大原则出发分析区位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并从宏观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业区位问题,从而建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理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论(图2-3)。廖什强调需求因素对企业最优区位的决定作用,被称为古典区位论中的市场学派。图2-3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3.现代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从古典阶段发展到现代阶段。现代区位论在研究方法和对象上与古典区位论有较大的差异,学科交叉、学派林立是其显著特点。从总体上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胜;;后记[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2 李燕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十大战略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3 宋亚平;;“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4 刘福新;甘雨;;对金融部门支持哈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黑龙江金融;2001年11期

5 文良安;日一夫;颜宇东;;突出特色 立足发展 探访湖南县域经济[J];新湘评论;2011年11期

6 高焕喜;;山东如何亮剑?[J];商周刊;2011年15期

7 曾平原;;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8 辜胜阻;;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9 关建勋;;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17期

10 习世超;郭芳芳;李泽熙;;陆良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忠;;浅谈县域经济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林正河;马希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邹彦林;;构筑新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方字慕;;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江;徐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莫善余;;抢抓“贵广两路”机遇 加快三都发展——大通道经济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长春市财政局科研所预算处联合课题组;;摆脱县级财政困境 谋求县域经济发展[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8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9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玉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海邋刘华;爱心在这里随处可见[N];团结报;2008年

2 甘孝礼;突出特色 抢抓机遇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白银日报;2005年

3 房瑞;实现六个突破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赤峰日报;2005年

4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蒋新祺;努力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N];光明日报;2005年

5 刘福乾 王树文;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对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6 ;同心协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让“特色”立县[N];湖北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即要明月,又要繁星[N];湖北日报;2005年

9 邹进泰 彭先镇;县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N];湖北日报;2005年

10 刘万泰;创新思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金昌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家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张洪刚;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立志;县域创业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郑炎成;转轨期我国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管洪;县域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静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党玉峰;集贤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莉莉;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敏慧;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许奇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长春;东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4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4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