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河南省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8:58
【摘要】: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首要条件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工业化的有效动力,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带(江苏、广东、浙江等)依靠大量出现的产业集群取得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和落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更为落后。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河南省长垣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对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针对长垣县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劣势条件,分析了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结合长垣县各产业集群中的经济指标情况,提出了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对策措施。为河南省制定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体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定义、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长垣县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长垣县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提出了长垣县发展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国内外四个典型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四个典型例子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模式、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硅谷模式、中国浙江原生型产业集群模式、中国东莞嵌入型产业集群模式。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长垣县发展产业集群可借鉴的经验。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长垣县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针对长垣县的实际情况,找出该县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第五部分根据长垣县目前初具产业集群规模的现状,结合各产业在国内及其省内所占的优势,提出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对策措施;第六部分主要阐述了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重要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华;肖坤梅;肖水明;;创意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2 苏玲利;;基于产业集群模式下太仓物流园区(中心)开发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8期

3 李然;;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4 武似元;;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昆明的钢材产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5 张中文;曾福生;;基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彭湘君;;西永综合保税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7 殷福忠;丁明柱;;老工业基地优化布局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S2期

8 王玉海;刘学敏;谷潇磊;;资源共享与区域经济集聚——基于资源视角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9 陈建国;于斌斌;;增长极理论演化: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研究——基于绍兴市滨海新城建设的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8期

10 杨国法;;长垣县机电井产权改制成效好[J];河南水利;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朝阳;;产业集群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东方;;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工业兴桂战略研究[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3 俞进;;从产业集群理论看贵州印刷业的发展[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4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向阳;周红妹;;基于产业集群视角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6 温小霓;;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陕西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俞进;;从产业集群理论看贵州印刷业的发展[A];西部地区印刷协会第八次协作会议会议专辑[C];2004年

8 刘文艳;;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的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索[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毅超;刘玉梅;;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廊坊市工业园区提高竞争力研究[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成;;晋江体育产品产业分析与企业文化[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华;长垣县阔刀利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N];新乡日报;2005年

2 吕敬民 甘永福;长垣县严阵以待防大讯[N];新乡日报;2005年

3 苏振学;长垣县“十百千”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初见成效[N];新乡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焦亮;长垣县:追求跨越式发展[N];新乡日报;2005年

5 李岩 李子久;长垣县:弹奏和谐音符 谱写发展乐章[N];新乡日报;2005年

6 魏玉金 张宗桥;长垣县:“百人包百村”加强秋田管理[N];新乡日报;2011年

7 李子久 董瑞良 苏振学 王钦;长垣县突出“保先”效果[N];新乡日报;2005年

8 魏玉金 张宗桥;长垣县: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建工作[N];新乡日报;2011年

9 陈少博 张宗桥 时琨;长垣县强力推进“大整治、大绿化、大建设”活动[N];新乡日报;2011年

10 李岩;长垣县非公林业为农民添财[N];新乡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4 王恩才;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D];兰州大学;2007年

5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舸;产业集群的生态演化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谢方;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非农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成勇;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玮;河南省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韩宏涛;上海发展国际邮轮经济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王华伟;上海洋山港临港产业集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刘华晓;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邱爽;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粮食物流园区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6 赵德锋;利用FDI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7 叶敏坚;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欣;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李君;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洪庆聪;FDI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7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7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