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西安大都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20:43
【摘要】:“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大都市区是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地区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城镇化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中国的大都市地区迅速生成,并且成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载体。国外城市发展表明,大都市区是城镇化在集聚、扩散、再集聚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城镇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区是实现城镇化的最高空间形态,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最佳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一些非常重要的根本性变化。关注中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急剧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成为时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 世界各国的发展都经历过城乡对立、城市剥削农村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上采取的是城乡分治政策。制定政策往往是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由此造成了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落后,“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镇与乡村作为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和大都市区空间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地域实体,两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从本质上讲,城乡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过程。 西安大都市区既有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又有中小城市以及贫困的农村地区,具有典型的中国经济、社会和地理特征,被一些研究城乡问题的著名专家视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缩影”。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有力地推动了大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西安大都市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广大的农村人口因转移无门而大量滞留在有限的农业空间,农业的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迟缓,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有效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有效需求长期不足,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隐患。另外,西安大都市区空间布局混乱,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虽然西安与其他市县经济联系在加强,但远未形成以西安为核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存的都市区经济一体化格局。 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都市区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视野,从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多维视角对都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在充分了解该领域研究动态的前提下,建立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我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并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西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大都市区是统筹城乡、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主体功能区划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四是政府是推动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五是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空间融合的三维动力。本研究对于促进西安、咸阳、杨凌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及打破大西安城乡二元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发展新型产业、节约建设用地、优化空间组织、提升发展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大西安与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遥向呼应,使大西安成为西北地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地区,从而带动西北地区城乡和谐发展。
【图文】:

磁铁,有机疏散,大城市,中国城镇化


图 .2 5 霍华德的三磁铁 图解: 张沛等.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大学出版社, 2090 .的/有机疏散理论 0于集中的发展 困境,芬兰建筑师E. 沙里宁于 1924 ! 衰败和未来 6 一书中提 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理论 0"其主导思想有 : 卫星城是治理大城市过分要另建城市来实现这样的目的, 大城市可以通; 城市和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 都是有机 的 自然界的生物演化 中推导 出来的; 城市作为一程, 其 中必然存在着两种趋势 ) 生长与衰败城市的有机疏散, 以实现城市健康 ! 持续生长疏散理论0的可取之处在于他将城市与外围乡村

交通图,交通图


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在生物制药 ! 食品加工 ! 环保农资和 良种育方面具有科技优势 "因此利用本区域城镇密集 ! 资源丰富 ! 经济基础好等优势通过统筹建设 ! 协调分工 ! 互补共赢实现率先发展, 促进西一咸一杨一体化 , 造大西安, 使其成为西安大都市圈 ! 关中城镇群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从而带动西北 ! 辐射全国, 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己成为学界和政的共识 "大西安区位优势显著 (图 3.1) , 其所在的关中地区位于我国沿海 ! 沿江 ! 线三大经济开发轴的/沿线0带上, 也是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 ! 西陇海一兰新线 ! 南出海 口三条一级开发轴线及关中/一线两带0发展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东部区物质进入西部地区的重要入 口, 是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 由东向西梯度移的重要支点, 是联系 国内东 ! 中 ! 西三大经济带 ! 与世界接轨的重点区域 "安作为都市区的中心城市, 同时作为西部地区最大 ! 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南云贵川, 北连蒙甘宁, 在国家提出开发大西部的今天具有非常突 出的战略地位1621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仪;常晔;;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2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3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4 魏清泉;城乡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4期

5 李迅;中国城市演进中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6 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6年01期

7 张娟;李江风;;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年05期

8 王圣学;李宏志;王蔚然;;西安城市空间与卫星城规划布局研究[J];城市;2009年01期

9 黄序;法国的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及启迪——巴黎大区考察记[J];城市问题;1997年05期

10 刘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区域特性与矛盾差异[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2 聂仲秋;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莉;城中村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罗雅丽;区域城乡互动机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常叔杰;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9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9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