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总趋势下的中国地区战略

发布时间:2020-04-02 05:2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东亚各经济体逐渐就深化区域内经贸合作,推进本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达成共识,并开始加快国家间制度性合作的步伐。面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由区域化向区域主义的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东亚有着紧密联系的中国必然要重新审视自身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以及地区性战略的制定,以在自身经济增长和推动东亚区域主义发展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格局。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作了概述。第二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对区域化和区域主义的概念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化和区域主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形式,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相互贯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有成效,也互为补充。第三章在区域化和区域主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考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和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对东亚各经济体贸易、投资数据的分析和区域生产网络的演变来考察东亚区域化的发展。其次从东亚经济合作中呈现的非对称性及东亚经济体在金融体系上的缺陷说明东亚经济一体化由区域化向区域主义转化的必然性。第四章通过对中国与东亚在经贸往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在东亚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加大,不仅成为东亚经济体在中间产品贸易上的强力吸收剂,也是东亚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地,且人民币在区域内流通范围扩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区域潜在锚货币的角色。说明中国有能力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第五章综合前几章的分析具体提出中国的地区战略,即第一妥善处理同日本和东盟的关系,推进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第二通过自身经济发展改善东亚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非对称性,以稳定区域经济。第三通过加强东亚区域文化认同来强化区域意识以推进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第四推动东亚经济体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缓解日益激烈的能源竞争引致的政治矛盾,以稳定和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图文】:

出口贸易,东亚经济体,东亚,占比


对区域外经济体的依赖性也在逐步降低,数据显示东亚区域内贸易比重已经超过或接近东亚对区域外及美国贸易比重。图3.1中的柱状体反映的是1988年到2007年东亚经济体对东亚出口贸易占其对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同1988年的数据相比,除中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外,其他主要经济体2007年对东亚出口贸易的占比均呈现明显增长,,其中中国台湾的上升幅度更是达到23.3个百分点,另外,除了中国,东亚各经济体07年的占比都接近或远超过50%。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占其对外出口贸易的比重从1988年到1996年上升了12.2个百分点,达到50.3%,超过对区域外贸易的比重,而受中国占比大幅下滑影响,07年该占比出现略微下滑

出口贸易,东亚经济体,占比,对美出口


而受中国占比大幅下滑影响,07年该占比出现略微下滑,但仍接近对区域外贸易比重。图3.2中的柱状体反映的是1988年到2007年东亚经济体对美国出口贸易占其对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除中国呈现大幅上升外,其他主要经济体2007年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占比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中国台湾和韩国对美出口占比降幅达到23个百分点,菲律宾近年对美出口也显著下降,且大多数经济体对美出口贸易占比已经下降到巧%左右。东亚对美出口占其对外出口贸易的比重从1988年的29.2%下降到2007年的16.2%,降幅明显,表明东亚区域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度显著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31;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锋;论区域主义与东亚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01期

2 于海洋;;东亚区域化的进展——基于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的探讨[J];东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3 朱锋;区域主义与东亚安全[J];当代亚太;1998年04期

4 李东屹;;从区域治理视角看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东屹;;东亚区域化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与欧洲一体化的对比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徐雪野;;全球经济跨区域化研究[J];知与行;2019年04期

7 迈尔斯·卡勒,王正毅;从比较的角度看亚太的区域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06期

8 朱锋;东亚需要什么样的区域主义?——兼析区域主义的基本理论[J];太平洋学报;1997年03期

9 刘洪涛;谢恒;;亚洲区域化与区域亚洲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15期

10 郑杰;王芸芸;罗霜;张俊杰;祁红鹏;;项目团组织发展现状与区域化团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学堂;;区域主义的新浪潮与理论分析——兼析对国际体系转型的意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徐逸波;;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研究——上海市卢湾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探索和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3 靳连芳;孙继芳;;北京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4 陈伟强;李芹;;云南龙眼良种区域化的初步设想[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洪俊杰;陶攀;;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3~2014)[C];2014年

6 刘文;刘婷;;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日韩货币合作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7 吴强;刘明龙;;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区域化推进的构想与实践[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8 公主岭市传美教育课题组;任书田;袁敬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区域化实验研究的探索与体会[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9 刘凌波;吴昊;;混合区域主义视角下中部中小城市景观性同城化研究——以仙桃市及其江北区域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7年

10 万蕙;夏军;宋霁云;佘敦先;;无资料地区洪水预报模型参数区域化方法研究及应用[A];变化环境下的水科学与防灾减灾——第十二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铭;大陆—海洋与亚洲的区域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2 戴丽娜;亚洲区域主义和一体化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记者 胡倩 通讯员 金晶;市工商联 助推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N];鄂州日报;2019年

4 全媒体记者 盛鑫睿 通讯员 郭建玉;建立健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加强和改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N];鄂州日报;2019年

5 通讯员 胡海;城区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步形成[N];池州日报;2018年

6 记者 盛鑫睿;深入联系社区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N];鄂州日报;2019年

7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 东方市副市长 栾笑天;构建海南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刍议[N];海南日报;2018年

8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严红霞;探索“1+N”楼宇区域化妇建改革之路[N];中国妇女报;2019年

9 西北销售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处长(部长) 朱耀旭 采访 黄海;区域化整合 大部制改革[N];中国石油报;2018年

10 记者 周志翔;市直机关工委打造区域化党建联合体[N];银川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枚;区域主义理论与东亚区域主义实践——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3年

2 范洪颖;东亚大趋势——经济区域主义[D];辽宁大学;2006年

3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彭述华;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中力;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胡加彬;面向区域化管理的中国食品出口全程监管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丽;泛东亚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温祁平;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及其演变[D];南开大学;2014年

10 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菲;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总趋势下的中国地区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巩向凯;中小学名师区域化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饶明华;重庆城区公交区域化经营管理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晔;上海市奉贤区区域化党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苗磊;徐州农村区域化团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颢;常德移动区域化营销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程莉;关于信贷资金区域化配置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琼;社区治理视阈下的区域化党建问题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6年

9 宫剑飞;客户区域化归属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朱静;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1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1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