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9:10
【摘要】: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集中了区域的大量人口、信息、技术、资金,且这种集中程度会随着城市之间交流能力的增强而提高。当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经济网络连接到一起,共享信息、要素、基础设施、市场,形成城市群时,每个城市都能在这种与其他城市的交互增长中获利。西部城市群整体实力的增强、功能的提高将极大地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西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不可能走均衡发展道路,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走非均衡、重点发展的道路,即优先发展人口稠密、自然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区域,通过重点城市群的发展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析出发,对成渝、关中平原等重点城市群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战略。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西部开发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应借鉴东部成功地发展经验,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选择若干重点地区、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 第二章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城市群的特征与类型。首先,对都市(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带、都市(城市)带、都市(城市)圈、城镇密集区、城市体系或城镇体系等概念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城市群”概念的含义,本文认为“城市群”概念是广义的,城市群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市(城市)圈、都市(城市)带、都市(城市)连绵区都是处于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城市群具有中心性、网络性、开放性和枢纽性等特征,按影响范围、核心城市功能及空间形态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三章介绍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先阐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发展阶段与经济空间联系过程的空间反映。接着介绍国内外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包括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佩鲁和布代维尔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和陆大道的点—轴理论,并对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最后提出城市群发展的机理,认为集聚与扩散机制贯穿于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始终,决定着城市群的产生和发展,在集聚与扩散机制双重作用下,城市与区域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着演化和交替。 第四章介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介绍建国前、“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西部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西部城市具有的沿交通干线、沿江河流域、沿国界边境分布、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的空间布局特点。从城市化发展质量看,城市数量较少,城镇化率较低,城市体系结构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自我服务倾向严重,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和工业与农村和农业分割发展道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经济广泛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至今无法消除,使得西部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 第五章提出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西部城市群要注意协调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高工业化发展的质量,由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形成良好的循环。同时应充分发挥各城市的发展特色,实现西部地区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城市群要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产业优先、市场调节,整体运作、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由核心城市通过集聚—扩散机制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功能互补、有机和谐的城市群。 第六章对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建设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提出西部重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原则,按照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城市体系为依托,以共有区域文化为基础,按照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兼顾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相对一致的原则,确定西部发展的重点中心城市,再根据城市间的引力强度的强弱程度来界定西部重点城市群的范围。接下来分别对关中平原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重庆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城市群和成渝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重点在建设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信息网络,构建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综合产业体系。加速西咸一体化进程,启动西铜、西渭经济一体化,加快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市、杨凌区,东部及东北部的韩城、华阴市的发展。 成都平原城市群要建立政府协调机制,为参与的各个城市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开发规划。培育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重庆城市群要着力解决城市体系中缺乏大中城市传接配合的问题,用10—15年时间建设“一心多极网络式”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对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将老工业改造与城市群产业转移和合作结合起来。 川南城市群要按照“产业整合、快速崛起”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利用位于成渝中间、川滇黔渝结合处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中介优势,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交通网络的发展。 川东城市群按照“开发资源、培育产业”的思路,努力建成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避免产业结构雷同现象的产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成渝大城市群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合作协调机制,提供制度和机构保障,健全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加快城市群的网络化建设。 第七章阐述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政府协调机制,为参与的城市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打破地区行政封锁,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体系。加强网络化建设,尤其是创新网络的建设。城市群发展水平的不同,其发展战略也有相应的侧重点。 本文的主要贡献: 选题上抓住热点问题,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在写作上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指导,主要结合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进行研究。文章从城市群概念的界定入手,阐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机理,确定西部地区重点中心城市以及它们的空间吸引力范围,进而圈定西部重点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接着从城市化水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统计数据的运用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结合运用。使用的研究指标有:经济距离、引力强度、城镇化率、城市人口规模等级体系、城市首位度、产业构成比例、城市职能专门化率等。
【图文】:

工作重点转移,城市发展政策,现代化建设,计划经济体制


彼此孤立发展。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工业化以“跃进腾飞”的速度扩张,西部的城市化也超速发展。此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经济陷入建国以后最困难时期,中国城市化处于徘徊低迷的状况。1964 年,国家做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决定,这是一次明显的国家政策推动要素西进的行为。“三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备战为中心,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把巨大的资金和相当数量的尖端科学技术人才投放到三线建设项目中,建成一大批工业化的城市,如云南的东川为铜都,个旧为锡都,四川的绵阳为电子城,西昌为航天城,攀枝花为钢城,贵州的六盘水为冶金和煤炭,甘肃的兰州以石化著称。但是“三线”建设的方针是“靠山、分散、进洞”,工业与城市脱离,,布局极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又由于西部地方经济过于落后,“植入”的先进工业所需要的劳力、市场、社会服务,地方经济难以提供,大工业所带来的投资及产业关联效应等机会,地方经济也难以分享,形成各自循环的结构性封闭,加剧了西部中心城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镇化,西部地区,比重


特;500 亿元以下的城市有西宁和银川。成都的生产总值几乎是西。西宁和南宁的第一产业比重超过了 10%,而乌鲁木齐第一产业比.33%,与比重最高的南宁相差了 15.33 个百分比,同时,乌鲁木齐第比重也是最高的,与比重最低的银川相差了 21.32 个百分比。西宁、三市的产业比例为二:三:一,城市的服务产业不够发达。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塞奎因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一适用于中等规模国家的发展模型,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结构结构和城市化的关系:当人均 GNP(按 1964 年美元计算)为 100 美产值比重为 14.8%,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9.1%,此时城市化率为 2GNP为800美元时,工业产值比重为33.1%,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为30化率为 60.1%;人均 GNP 为 1000 美元时,工业产值比重为 34.7%,人员比重为 32.5%,此时城市化率为 63.4%①。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在研究中我们看到西部的城市化起点低、,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不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99.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嘉琳;刘方乐;;总部经济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2 张火军;;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S1期

3 董瑞丰;;紧箍咒下的全力突围[J];w

本文编号:2611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1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