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11:15
【摘要】: 本研究基于以下三个背景:一是中国区域差异不断加大的趋势;二是缩小区域差异是新中国历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和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三是区域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些背景下研究我国的区域差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我国区域差异现状以及出现该状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缩小区域差异的具体建议。 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对东、中、西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大量详实的数据资料,描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现状。对差异的描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结果的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其中在区域经济发展结果的差异用了GDP、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系数、现代化水平、社会发展总指数、GDP的增长率、工业企业市场占有率、工业化率、工业竞争力等指标来测度;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过股市筹资能力、利用外资规模、FDI贡献率等指标来测度。 2、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本文分别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政府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和FDI、区域经济外向度、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3、结合西部区域经济实际情况,提出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培养增长极、区域互助协调几种对策。其中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政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几方面的制度创新。对于西部科技创新分析了其必要性,指出了西部科技创新的问题所在,提出了推进西部科技创新的
【图文】:
通过 GDP 反映出的区域间绝对差异。图 2-1 是对中国东、中、西部之间 1978——2002 年 GDP 的比较,从图 2-1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也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的趋势,如图 2-2 所示,在工业总产值中,东部占到绝对的比重,2002 年占 75. 1%,而同期西部仅为 6%,而且西部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07
【图文】:
通过 GDP 反映出的区域间绝对差异。图 2-1 是对中国东、中、西部之间 1978——2002 年 GDP 的比较,从图 2-1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也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的趋势,如图 2-2 所示,在工业总产值中,东部占到绝对的比重,2002 年占 75. 1%,而同期西部仅为 6%,而且西部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0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曲媛媛;人力资源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黄s
本文编号:2651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11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