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布局

发布时间:2020-05-10 08:14
【摘要】: 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是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城市群发展一般规律的分析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入手,从空间和网络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了城市空间一体化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区域背景及形成机制,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布局:重点发展“一核心两中心四圈层众三角”,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组县级市和小城镇,逐步调节城市群内部的等级规模、网络结构和功能分工,以促进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逐步实现中原城市群的空间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最后,进行了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对策探讨。全文内容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综述。这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在此基础上的实践评价。 第二部分:理论分析。这一部分是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群一体化的内涵、目标、特征、动力机制、一般演进过程和一般模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中原城市群的区域背景和形成机制分析。这一部分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背景入手,从历史、区位、城市化、工业化、资源、科教、文化和城镇体系、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形成机制。 第四部分: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布局。即在实施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原城市群产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 第五部分: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对策探讨。首先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对策,然后阐明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城
【图文】:

城市群,演变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前工业化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工模原材料工业、简单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应运而生,商品生产和交换不但此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早期的城镇还处于孤立的、分散的状态。在期阶段,出现了所谓的点状分散城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机,自然经济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各种人才、劳动力、资金等自发流向条地区,一个或少数几个条件优越的地区向周围的腹地作用,产生一个或性的中心。步入到工业化成熟阶段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社会经济结构式剧烈变动阶段,中心经济迅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这一阶段的中心—边陲的简单结构逐渐变为多核心结构,边陲的部分开始开发,逐步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大市场。这就是地区城市群的发育经最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持续增长阶段,城市之间的边缘地区发展很性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卫星城发展较快,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联系

模式图,一体化发展,模式,城市群


图 2.3 “高度集中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Fig.2.3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igt degree of concentration4.2 “适当分散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条件下,如果资源条件与交通条件相同,城市些类似性,一般城市规模偏小,,城市职能较为单一,工业门类不可能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较强。此类型的城市群模式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都不及高度集中型发展模式城市群。但也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多以中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极”,以其他不同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城市作为“协路、公路、航运等构成交通框架,形成城市空间网络系统。发展极通、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的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分布与组合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984.11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辉;长江中游地区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7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