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湖北省主导产业关联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4:19
【摘要】: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因而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结构理论、投入产出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融合理论等理论和方法,基于湖北省1997年投入产出表、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模型,计算了湖北省近五年来近40个产业的产业关联指标,深刻揭示了湖北省经济表象下深层次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着重揭示区域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内在联系,并探索一条以产业融合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密集度,,同时适应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的需要,而且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使该产业具备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依据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其确立为现阶段前瞻性的主导产业。 通过具体的产业关联分析后发现,该产业的直接关联效果很强,但是影响力与感应度的定量分析表明,该产业在本区域的产业波及效果不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产业影响力与感应度低于本区域内其他产业,表明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诱发额与总产出之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这说明该产业的生产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最终需求对其生产的需求额,该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区域相关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满足区域最终需求,同时提高影响力与感应度。 根据国际产业发展现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与汽车产业间技术关联性不断加强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的优势支柱产业。因此,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湖北省应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本区域产业,特别是区域优势产业——汽车产业的关联,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汽车产业的渗透改造,提高主导产业与优势支柱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促进两个产业的技术融合,实现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增强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林;张倩男;;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2 邵颖红;肖小飞;;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天津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大众商务;2009年22期

3 李响;金敏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基准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8年20期

4 王光振,谢衡晓;论广东主导产业的选择[J];岭南学刊;1998年02期

5 胡全洋;陈新;刘群;;搞好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发展——天津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J];天津经济;2001年04期

6 王卫东;安阳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王子龙,谭清美;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丹,梁雄健;工业工程在通信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运行报告[J];财经界;2009年08期

10 ;行业经济概览[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林;梁莎;;黑龙江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培育政策[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丽君;秦耀辰;;基于SSM的开封市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迟广智;雷四方;;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奶牛生产基地的保障[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英;;打造沿海强省的农业主导产业——畜牧业[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国扬;;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专业镇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辉;;构建彰武“北方鹅都”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与模式[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09年

7 刘思峰;方志耕;贾迎宾;阮爱清;;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途径:一种以主导产业为牵引的互补推进模式[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梁伟军;易法海;;湖北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思考[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王永现;;“发展绿色产业 建设绿色汉中”应确立发展的主导产业——对我市“发展碌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思考[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赵益民;;更观念 调结构 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关于把畜牧业确立为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玉亮;十大主导产业奠定燕赵腾飞基石[N];河北日报;2005年

2 记者 江彦博 樊磊波 实习生 马金平;咸阳区域化支撑主导产业[N];农民日报;2002年

3 杨帆;六大主导产业成为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主力军[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白云奇 李振东;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N];延安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俊德;集中各种资源 全力打造马铃薯主导产业[N];张掖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贾超时邋时阳;第三产业也是大庆的主导产业[N];大庆日报;2007年

7 德庆县委书记 谭培安;创新服务“三农”方式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N];经济日报;2007年

8 韩丽平;哈尔滨24条产业链壮大主导产业[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杨宝迪;经开区三大主导产业表现不俗[N];长春日报;2008年

10 ;子长县涧峪岔镇蚕桑养殖成主导产业[N];陕西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勤;论区域主导产业[D];四川大学;2002年

2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3 阳昌寿;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孙伟;贸易优势与我国外贸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庆荣;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模式构建[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龙新;基于劳动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晓焱;湖北省主导产业关联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孔凡楼;陕北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可拓决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黄艳;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谢俊;昆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琳;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张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邱国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凤姣;常德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鑫;湖南省产业集群效应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徐根生;金东区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57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7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