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特征分析与效应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12 19:14
【摘要】:工业结构是三次产业结构中对总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构成,其结构的合理程度必然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在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环渤海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仍然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除了首都北京,其余四省市纷纷赶上大型工业项目,石化、钢铁、煤炭、船舶、重机等重化工业项目广泛布局在环渤海沿岸,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严重向重工业偏移,这种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注定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因此,研究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化阶段进行判断,从区域工业产业结构、工业区域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三方面对环渤海三省两市工业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投入产出法建立模型,利用2002-2007年环渤海三省两市及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工业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前文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针对环渤海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结构调整建议。
【图文】:
图2.1环渤海三省两市轻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F19.2.1ProPortionoflightandheaVyindustrialoutPutofBohaiRim从图2.1可以明显地看出自1985年来重工业所占比重一直大于轻工业,并且,,重工业所占比重从1985年以来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相反轻工业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自1986年以来,除了1998年外,环渤海三省两市的工业一直呈稳步而迅速发展趋势。1985一1994年间,工业产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工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但从1998年开始,至2002年,工业增速又重新恢复到20%以上,2004年工业产值增速达到最高峰35%,此后工业产值增速逐渐放缓,2008年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加了18.3%,如图2.2所示。80年代中期,环渤海三省两市的重工业水平就较高,1985一1991年重工业所占比重均维持在56%左右,此后从1992年开始逐年上升,93年重工业所占比重达64.7%,之后略有下降,但均保持在58%以上,并于1999年突破60%,此后逐年上升,2008年达到73.9%的历史最高比重。由此可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7;F224
本文编号:2660707
【图文】:
图2.1环渤海三省两市轻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F19.2.1ProPortionoflightandheaVyindustrialoutPutofBohaiRim从图2.1可以明显地看出自1985年来重工业所占比重一直大于轻工业,并且,,重工业所占比重从1985年以来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相反轻工业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自1986年以来,除了1998年外,环渤海三省两市的工业一直呈稳步而迅速发展趋势。1985一1994年间,工业产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工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但从1998年开始,至2002年,工业增速又重新恢复到20%以上,2004年工业产值增速达到最高峰35%,此后工业产值增速逐渐放缓,2008年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加了18.3%,如图2.2所示。80年代中期,环渤海三省两市的重工业水平就较高,1985一1991年重工业所占比重均维持在56%左右,此后从1992年开始逐年上升,93年重工业所占比重达64.7%,之后略有下降,但均保持在58%以上,并于1999年突破60%,此后逐年上升,2008年达到73.9%的历史最高比重。由此可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7;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健;基于通道建设的珲春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0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