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图文】:
图2一2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带来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产业特色和区域分工,简单重复建设导致产业发展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的分散度趋大,不仅不于实现全国范围内高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容易导致各区间的恶性竞争,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341。(2)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开发区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部沿海的12个省市自治区集中了29开发区,占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54.7%:中部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14开发区,占全国总数的26.4%;西部8个省市自治区仅有10个国家级开发区,占全国总数的18.9%。位于落后的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自治今还没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发区。我国开发区不但在空间布局上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均呈东—中—西减的布局,近年来西部同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见表
国国内高新区产业集群技术领域分布布.电子信息 息缪缪 缪.新能源 源口 口口新材料 料国 国国生物技术 术 .....光机电一体 体化 化 化 化圈 圈圈其他 他图5一 12003年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产品数量按技术领域分布5.33产业集群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形成网络产业集群(新产业区)的重要特征不在于企业的集聚,而在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形成了生产经营网络。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企业集群(新产业区)看作成一个“大公司”,它与“大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来“大公司”内部的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生产、成品组装、产品销售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现在由独立的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不再是公司内部的组织活动,而是企业之间市场性契约关系。企业集群(新产业区)又不同于一家“大公司”,它不是单一公司纵向一体化的分解。在企业集群(新产业区)中,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一群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子;;万事齐备东风来——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陈德新书记谈开发区发展[J];科技与企业;2004年01期
2 王峰玉;;从开发区到产业集聚区的转型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苏华;肖坤梅;肖水明;;创意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4 苏玲利;;基于产业集群模式下太仓物流园区(中心)开发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8期
5 李然;;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6 王伟;;用和谐理念营造良好投资环境[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7 武似元;;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昆明的钢材产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8 ;我国的经济开发区面临着困境[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1期
9 张中文;曾福生;;基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梁天明;;对“海西”前沿的龙岩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艳;;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的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索[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许馨文;马卫国;张宝雷;;基于国家级开发区的聚类方法初探[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3 雷诚;范凌云;;由“政策区”到“综合城区”——开发区的转型之路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伟奇;;转型期开发区职住分离现象的空间影响分析——以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袁新国;王兴平;;转型背景下开发区再开发类型研究——以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百佳湖片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薛金鑫;;边缘型开发区转型发展对城市的重构影响——以山东省东营市开发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余俊;黎玲玲;;开发区开展与环境风险预防的法律协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8 赵虎;赵艳莉;袁新国;朱凯;;转型背景中的宁波开发区功能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晓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开发区集约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许景;;群像空间:长三角开发区群体化发展行为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国栋 实习生 胡亮;开发区发展面临三大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晓平;继续解放思想 加快德山开发区发展步伐[N];常德日报;2008年
3 记者 曾西林;创新破难 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N];郴州日报;2008年
4 张焕泉 周雪非 记者 贾芳;市城管局:七条举措支持开发区发展[N];宜春日报;2008年
5 潘贤林 记者 陈明喜;桑海开发区发展实现“六子登科”[N];南昌日报;2009年
6 记者王武斌 通讯员陈应明;市商务局拟定“十件实事”促开发区发展[N];孝感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硕明 李金刚 特约记者 陆新刚;孝南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N];孝感日报;2009年
8 小徐;开发区发展取得新突破[N];宜兴日报;2009年
9 夏亨玉 张道宽;和县帮扶制度助力开发区发展[N];巢湖日报;2009年
10 朱红莉 蔡琦 滕庆海;句容经济开发区发展普惠于民[N];镇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丹红;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金莎;中国特色开发区视野下的浦东治理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勇;转型期开发区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瑾;综合类开发区生态工业系统仿真及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秋玲;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05年
10 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鹏;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曹丽丽;安庆市长江大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宋丹;吉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康建宁;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吴启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朱石牛;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张林;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许宏图;东营港开发区化工产业区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苗涛;兰州市九州开发区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糜v
本文编号:2661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