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边界效应视角下云南—GMS经济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4:40
【摘要】: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也由地区化所带动。次区域经济合作区是经济地区化的一种表现,它以一些国家地理上相近或相邻的地方经济为主体的跨国(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区,通过加强区内产业、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云南省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彼此实行沿边开放,发展区域性多边合作,促进跨国界次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跨国合理配置,各方均能获得较好的比较利益。推进云南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是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契机。 本文在概括边界的本质和边界效应对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现状,重点论述了云南—GMS经济合作中的边界效应,以及转化过程中边境区位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全文分为五章,三大内容。 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部分内容为基础理论部分。从边界的内涵与功能入手,探讨次区域经济合作及合作中边界效应的屏蔽效应与中介效应及其转化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内容结合云南—GMS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了次区域的边界区位特征、边界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对云南—GMS经济合作的影响,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条件、动力机制。 第五章:最后一部分基于边界效应转化提出云南—GMS经济合作发展构想。
【图文】:

澜沧江,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开发银行


第3章云南一GMS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3.1自然地理背景大嵋公河次区域是亚洲开发银行所界定的特定区域,是指以澜沧江河为纽带,由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五个国家和中国云组成的地域范围。大泥公河是国际上对澜沧江一泥公河的总称,在国之为“澜沧江一嵋公河”,是东南亚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一嵋4880公里,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由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境,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在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境外段称为媚公河,流域总面积256.86总人口约3.2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群;鲍名;林振山;束炯;;处理子波变换边界效应的一种新方法[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2 潘东夏;方世良;;时间迭代法处理EMD中的边界效应[A];2009年浙苏黑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艳华;郑建军;周欣竹;熊军;;钢纤维混凝土二维方向系数的边界效应[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4 梁斌;刘彤;屈明;杨世全;;弹丸撞击有界混凝土靶边界效应[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5 杨林德;徐日庆;;基坑开挖力学响应和预报参数的边界效应[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6 涂小萍;;宁波市年降水量分析及消除小波变换边界影响的比较试验[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邢尊明;;序极无致 分极必合——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技术边界效应”[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王建灵;胡宏伟;郭炜;徐洪涛;;池壁和水中障碍物对气泡脉动影响研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宪堂;陈士海;马华祥;周红敏;;深孔台阶爆破试验模型边界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靳诚;陆玉麒;;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边界效应的定量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入境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铁钟;泛北合作还应从小做起[N];国际商报;2009年

2 孙茹;美国东亚政策的三大变化[N];人民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文利;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高层论坛在昆明举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廖信林 任志安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弱化边界效应破解省际边界区域发展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溧宣 启键 慧梅 新法 晓霞;溧阳苏浙皖市场凸显“边界效应”[N];新华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赵齐 童晓谷 梁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日渐成型[N];国际商报;2009年

7 杨芳;中国企业瞄准东盟大舞台[N];国际商报;2009年

8 记者 陈磊;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高层论坛在昆明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梅子;西部沿边的增长发动机[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10 王建民;“厦金特区”框架构建如何定位?[N];民营经济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妍;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抒蔚;交往空间——“边界效应”及其充分条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包明齐;中国与蒙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姗姗;中朝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常俊喜;地方政府与边界效应[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范艳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边界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王晓倩;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民族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高人元;距离计算、产品相似性与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D];复旦大学;2010年

9 陈峰;住宅公用部位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孙倩;边界效应与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2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2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