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经济性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22 11:59
【摘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经济增长,其发展的动力是集聚,而集聚的最终体现是要素的集聚,因此本文将关注要点放在要素的集聚上来。 虽然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但是要素的投入量也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区域内的要素也会存在拥挤状态,拥挤状态下要素的利用效率会降低。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会存在着特定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也是动态演变的,如果能够把握动态演变中要素投入数量的比例规律,对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决定要素间投入比例关系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的边际替代率,而生产技术水平又决定了这种替代率。因此本文以衡量技术进步水平的指标一一全要素生产率为标准,通过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全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按技术进步状况划分为四种类别。然后对各种地区类别下的要素投入比例与经济增长速度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利用参数方法,求出各个地区类别下的最优要素投入比例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207
本文编号:2675963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熙保,王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J];当代财经;2001年04期
2 邱阳,杨俊,廖冰;全要素生产率测定方法综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3 余剑;谷克鉴;;开放条件下的要素供给优势转化与产业贸易结构变革——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1期
4 虞晓红;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6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7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267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7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