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部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时间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9:13
【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不仅表现在中、东、西三大地带间,这三地带内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中笔者对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内经济差异的静态特征及其时间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笔者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中部地区88个市(州)的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及其排名,然后按照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和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指标将中部88个市(州)划分为发达增长型、发达滞长型、较发达增长型、较发达滞长型、落后增长型、落后滞长型6类经济类型区。最后在此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市、省两个层面分析了中部区域经济差异的静态空间特征和1990—2006年间的中部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主要结论是中部各层面的区域经济差异显著,1990—2006年间市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而省际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落后型经济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河南省与安徽省三省交界处、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发达型经济区主要为各省省会城市,分布零散;较发达型经济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三省交界处及紧邻交界处的市(州)地域、河南省中西部、河南省与山西省的交界处及毗邻的山西中南部地区。同时本文还对中部六省的发展情况作了分析比较,发现自1990—2006年来河南省在中部地区“相对崛起”,而湖北省、湖南省在中部地区“相对落后”了,特别是对湖北省而言是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反而相对落后了,安徽省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也在不断沦落。此外,结合2000—2006年间经济增长情况,山西省、江西省在中部地区也开始呈现出“相对崛起”之势。
【图文】:

示意图,经济类型,示意图


南阳市、永州市、滁州市、随州市、怀化市、毫州市、信阳市、安庆市、邵阳市、巢湖市、驻马店市、六安市、宿州市、黄冈市、恩施自治州、周口市。各经济类型划分标准及其在中部的地域分布见图2一1和表2一6。图2一1反映了2006年中部省份各经济类型区的空间分布模式:l、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l)各经济类型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省范围内各经济类型区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别;(2)落后型经济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河南省与安徽省三省交界处、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3)发达型经济区主要为各省省会城市,,分布零散;较发达型经济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三省交界处及紧邻交界处的市(州)地域、河南省中西部、河南省与山西省的交界处及毗邻的山西中南部地区。2、以武汉、南昌、长沙三省会城市为点的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以太原和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圈发展水平明显较高,省会城市对周边市(州)的经济辐射作用明显。3、就各省域内分布来说,湖南省发达和较发达市(州)主要集中在东部,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河南南北差异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玲;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6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76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