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4:52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作过重要的贡献,并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障碍。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黑龙江省有一些和吉、辽两省共同的问题,也有其独有的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来分析老工业基地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利用财政和税收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黑龙江省等老工业区的振兴。 黑龙江省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结构的变化总体上符合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阶段,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环境下,推进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于促进黑龙江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从分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理论开始,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及经济运行的财税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障碍是:资金短缺、设备老化严重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支持黑龙江省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相关财税政策建议:实行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以及完善对老工业基地的税式支出政策,并配以相关的软环境。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对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和推动黑龙江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1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鲁梅;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经济师;2005年07期

2 陈清泰;抓住有利时机,振兴老工业基地[J];科技和产业;2003年10期

3 张影新;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经济战略与效应[J];北方经贸;2004年04期

4 王桂英,李敏;东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兼论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J];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01期

5 仲政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J];共产党员;2009年20期

6 吴琳;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徐影;;寻找老工业基地体制创新的突破口——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再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06期

8 常伟,于澎田,綦良群;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机理[J];科技与管理;2005年04期

9 王洪涛;;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年05期

10 陈淮;老工业基地的再振兴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J];城市规划;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世强;;国家政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研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张丽娜;;以体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3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4 张平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政策与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莲莲;;充分就业、振兴山西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进程的战略思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6 祝尔娟;;老工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臧学英;;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宋冬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金“入口”与市场“出口”[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徐充;;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再造[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鹤春;王家斌;;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州日报社 蔡德宪;老工业基地与发展新一极[N];柳州日报;2008年

2 王冰凝;区域经济扶持将差异化对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荣飞;辽中七城:老工业基地迷失产业集群[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廖晓飞 鲍晓倩 魏劲松;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之路[N];经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马聚勇;老街旧厂上崛起“新经济”[N];青岛日报;2009年

6 沈阳市政协主席 赵金城;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施展新作为[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记者 王虹;网络通,黑土地崛起富裕家园[N];人民邮电;2009年

8 记者 许开峰;宝泉岭局市联手 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路[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坤;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回春”有术[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记者 左文辉;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N];宁波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杰;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82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2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