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0:19
【摘要】: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三大差距,即城乡二元差距、东西部差距和贫富差距。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对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极为关键。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农村经济、缓解贫困以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借鉴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经验,十分必要。全文采用系统分析法,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诸多问题放在系统框架内加以分析,从不同层次或不同角度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结构与功能的演进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便找到各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律。这项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方法也较为系统、科学和全面。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先在系统范式下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框架,然后按照此框架依次比较。 运用系统论阐析金融中介发展的系统特性、金融体系的微观组成要素、结构层次及其整体功能的涌现,提出金融发展应是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整个系统的演进,包括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功能、金融结构、外部环境等各种相关要素随时间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在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系统范式分析后,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系统范式分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不同(以当地居民、中小企业及地方政府为主);规模相对较小;外部环境较差及宏微观经济功能不同,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框架。 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小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选择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地区、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从总体上比较研究其构成、运行、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和制约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金融环境,并从各国选择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及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启示。 从系统内部结构出发,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结构、类型结构、市场结构、空间结构及其各方面的效应,包括外部效应、内部效应等;比较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运作效应及优缺点,重点探讨各类机构的产权结构、委托代理关系、约束激励机制等,以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启示。 从系统外部环境出发,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等。经济环境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入手,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疆域大小,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即高收入工业化小国(地区)经济(韩国、台湾地区)、中低收入小国经济(菲律宾、印尼)和中低收入大国经济(印度、巴西),比较研究不同经济体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学逻辑、模式及演化规律。政策法律环境比较包括国别比较和分类比较。国别比较从市场准入、业务审慎监管、市场退出等环节入手选取韩国、台湾、印度、菲律宾等国(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类比较包括对中小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与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监管制度进行比较,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提供借鉴。 最后,在前面分析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结构性缺陷、公司治理问题及政策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指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即优化结构、提升功能与改善外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1.2
本文编号:2686063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丛丛;吕清霞;;浅谈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春波;我国农村信货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蔡益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俊武;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建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辉;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化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