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0-05-30 15:59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然而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却越来越大,中西部已明显赶不上东部发展的步伐。如何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是中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促成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以人力资本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求我们要加大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而且要求我们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优化、合理和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后一种方法对于资金有限的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即将有限的资金合理投资于能促使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方面,使人力资本能够得到尽可能大的形成。这样就可以促成落后地区经济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健康地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随后利用典型的指标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概况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指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着眼于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而人力资本数量的较大提高就要促使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合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及其经济增长,指出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而且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合理,能够促使人力资本较快形成。因此,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合理性,使有限的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在既定条件下尽可能促使人力资本得到最大的形成。 鉴于本文的实证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各项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49.2;F1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简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杜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分析——理论与实证[J];才智;2011年19期

3 蒋桂芳;;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现状、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马超;;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学生学习效用最大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5 王春枝;;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经济效应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年08期

6 王培俊;王立平;;中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6期

7 马井静;段宗志;;安徽省城镇住房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渝琳;马晓娜;;分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基于超边际分析的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9 陈晓迪;;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严谨;刘燕娜;余建辉;;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刘文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文旭;;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5 白万平;;贵州区域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真真;李善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纪建悦;王翠;;利益相关者关系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因果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群;李永乐;;分权、竞争与农地非农流转[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文新;;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信训;给西部传媒更多优惠政策[N];西部时报;2004年

2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张可;关于民工荒问题的若干思考[N];黄冈日报;2010年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关注问题[N];证券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丽 张远荣;吴民豪委员:对新一轮经济腾飞充满信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5 蔡敏;创业文化 区域经济贫富的分水岭[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蔡敏;创业文化 区域经济贫富的分水岭[N];中国企业报;2003年

7 《大城市内部区域经济与财力差距状况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合理控制城市内部区域差距[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于光云;注意经营中的不良倾向[N];金融时报;2002年

9 王子先;正确发挥外贸在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N];国际商报;2008年

10 ;数据大集中与分散的平衡[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夏帆;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冷建飞;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杜雪君;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武春光;知识能力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吴玉霞;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胡志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辉鑫;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文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D];云南大学;2010年

5 饶明成;四川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张林;广西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贺贝加;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刘晓园;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亢慧芳;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与人力资本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张红娜;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8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8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