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系统动力学的黑龙江物流发展评价与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23:20
【摘要】: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已经被视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本文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物流需求、物流产业规模、区域信息化五个方面的考虑,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GDP工业总产值商品零售总额货物周转量移动电话用户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公路通车里程19个指标,为政府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和政策依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加以阐述。第二部分,对系统动力学的的内涵,理论架构,系统思考,因果反馈,建模原则,模拟仿真等做了简要介绍。第三章参考国内外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过程定量的评价。区域物流是社会经济系统,对其科学规范的评价,可以为研究制定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提高政府物流发展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的各个因素,建立了由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物流需求、物流产业规模、区域信息化5个子模型组成的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第五部分为区域物流仿真模型的实证研究,输入黑龙江的历史数据,对黑龙江未来20年的物流发展趋势模拟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直观检验、运行检验和历史检验,证明所建立的区域物流系统仿真模型是研究区域物流问题科学和有效地方法。 本文的创新之处,区域物流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试图打破系统动力学与区域物流领域的鸿沟,大胆地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研究区域物流内部的动力机制,继而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区域物流的发展趋势。
【图文】:

物流产业,物流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


图3一 122002年黑龙江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物流需求、物流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在黑龙江物流发展中所占得比重2003麦郭出设施6%16o/02叽1叽图3一 132003年黑龙江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物流需求、物流产业规模和信息化

物流产业,物流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


2004年黑龙江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物流需求、物流产业规模和信息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2 吴涛;汪洪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徐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3 崔健;郝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军事信息网带宽需求建模分析[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4 刘梦麒;单汨源;汪小京;;生产控制系统中库存偏差消除策略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4期

5 温泉;;武汉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6 李小全;蓝鹏飞;程懿;;系统动力学的C~4ISR系统信息优势价值链模型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8期

7 佟贺丰;屈慰双;刘娅;;中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情景分析[J];高技术通讯;2010年05期

8 云逸;邹志红;王惠文;;北京城市水资源供需系统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2期

9 贾伟强;黄有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戴若林;陈可;;建筑市场信用系统的演进动力与因果关系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酆明;李习彬;;系统动力学在军械供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张利娟;金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联合库存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袁潮清;刘思峰;郭本海;;中国能源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其藩;蔡雨阳;贾建国;;回顾与评述:从系统动力学到组织学习[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王其藩;姚志平;;系统动力学与浑沌理论[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韩九强;杜行俭;吴彩玲;孙国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通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的研制开发[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斌 少娟;陆港: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新视点[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记者 李志峰;我市启动建设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N];重庆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靖 崔行;七部委推动四大区域物流产业布局[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通讯员 马启贵 蒋绘园;二台镇投资1.3亿建设区域物流城[N];张家口日报;2010年

5 记者 董永前 特约记者 朱琳;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拓展兰州发展空间[N];兰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燕;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城市[N];德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方向阳;义乌加快区域物流高地建设步伐[N];金华日报;2009年

8 王凌云;九江抢占区域物流制高点[N];中国水运报;2010年

9 韩寿祖(中国科技开发院江苏分院教授);系统思考专家吴锡军:力推“系统思考”结硕果[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区域物流如何做大[N];中国企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周凌云;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何建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管控系统分析与建模[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青青;现代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薛晓川;含隐变量的生物系统动力学:从单分子到细胞[D];清华大学;2009年

8 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范智慧;油藏管理系统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曲然;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薛峰;佛山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谌亮;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春红;区域物流规划方法与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4 葛俊;湖南省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习频;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张乐;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开涛;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方案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子龙;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9 袁步思;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赵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0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10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4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