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3 18:03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也从均衡模式、非均衡模式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成渝经济区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措施。成渝经济区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其区域规划开始着手编制;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重庆、成都也同时被批准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统筹公共政策对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区域协作机制建设普遍滞后的背景下,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本论文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对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我国总体区域协作现状和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历程为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创新的路径,提出了“板块组合”这种新型的协作机制构建方式,在提出协作机制四大板块可选择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区域协作机制模型,并指出要重视协作机制运作的制度环境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的视角及逻辑假设,指明了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辨析和界定了论文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的内涵,评析了区域发展理论、府际关系理论、组织协调理论及国内外区域协作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集中对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在对政策背景及利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政策目标对区域协作机制的诉求。 第四部分介绍了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及形成,总结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发展历程,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衡量基准,对区域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在整体性、目标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原则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的路径。 第六部分集中进行区域协作模型构建的研究。提出“板块组合”的新型构建方式,提出区域协作机制四大板块的可选择方案,并对可选择方案组合成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指出制度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 第七部分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分析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后续研究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鑫;;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2 张凤合;;公共政策的价值要义及其存在形态——以当下我国的价格听证会为例[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3 肖涌;;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底线[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4 章彤;王明杰;王侃;;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公共政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5 陈宇;;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J];当代经济;2011年12期

6 郭文婧;;浅析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以河北蔚县“7·14”矿难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7 庞飞;;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人力资源共享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8 李冬艳;;公共政策视角下长春市蔬菜供给能力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9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10 张丽;;公共政策视野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

本文编号:2727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27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