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与战略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1:42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并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工业化是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基础。研究探索适合于本地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既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央决策的具体行动。因此,本文特针对长春市区域工业化发展状况,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谋划长春市工业化进程,提升长春市工业化发展水平为根本目标,对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及对策进行研究。论文主要侧重于长春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在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创新性提出长春市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模式,并针对该模式提出相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427
【图文】:
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与战略对策研究第四章 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研究4.1 区域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由图 2-2 明确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强烈影响的因素有:政治要求、决策者的认识水平、区际要素互补输移、工农业布局、地理位置因素、运输运费因素、矿能资源。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强烈制约的因素有: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因素、农动力资源、水资源。结合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特点,区域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可如下图表示:区域 1 区域 2
本文编号:2733818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427
【图文】:
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与战略对策研究第四章 长春市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研究4.1 区域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由图 2-2 明确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强烈影响的因素有:政治要求、决策者的认识水平、区际要素互补输移、工农业布局、地理位置因素、运输运费因素、矿能资源。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强烈制约的因素有: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因素、农动力资源、水资源。结合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特点,区域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可如下图表示:区域 1 区域 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瑞玲;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阚丽丽;东部沿海五省市新型工业化水平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鞠红彩;自主创新对吉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机理及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志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江苏悦达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