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4:14
【摘要】:河南承东启西,资源丰富,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腹地和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欧国际班列的开通运行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给河南省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此时研究河南省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水土资源禀赋及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正确判断当下二者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合理制定科学的政策,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和承载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约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各国学者都在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通过综合不同角度测算结果,揭示水土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运用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测算了1999-2013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分布及匹配的量比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各地耕地资源优势明显,水资源匹配程度较差;研究期内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波动下降,主要原因是水资源量的减少和耕地总量的增加;全省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较差。(2)将水土资源作为一个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1993-2013年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阻尼系数,反映区域水土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采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得出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中的阻尼系数。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水土资源阻尼效应逐渐降低是由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资源在GDP增长中的份额逐渐变小,但资源的替换弹性也随之减小。河南省水土资源阻尼系数约为1.58%,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的阻尼系数约为0.40%,土地对经济的阻尼系数约为1.2%。土地资源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究其原因与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农业大省定位密切相关。(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河南省水土资源承载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程度,结果显示,河南省水土资源—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良好,协调度逐渐变好;大部分地区发展类型仍是中级协调类,各省辖市滞后类型对比关系多为水土资源略微滞后型。河南省未来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增长,水土资源的影响作用必须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仲伯,李万;湖南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2 吴丁丁;江西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3 王秋梅;付强;孙楠;王立坤;;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叶岸青;王巍达;;浙江水土资源流失的原因与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5 于宝珠;付强;赵静;姚巍;纪毅;;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系统风险分析研究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6 侯薇;刘小学;魏晓妹;;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7 蒋寒荣,韩清;阿尔泰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J];新疆地理;1980年02期

8 ;支鲁沟流域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水利;1995年04期

9 王万茂,李玉英,朱德明;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6期

10 张文渊;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强;;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南彩艳;粟晓玲;佟玲;;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周泽民;马秀丽;;浅析城市水土资源保护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连勇;张戈平;;浅谈南疆地区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利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刘彦君;赵义;孟庆斌;刘加海;龙显助;;论北引工程区域性水土资源保护措施[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雷瑞芳;;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前言[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启良;;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马兴旺;李保国;;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马祥庆;森林是水土资源的绿色保护伞[N];福建日报;2013年

2 张永江 黄委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高级工程师 穆兴民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导;用经济杠杆调节水土资源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常俭 本报见习记者 高珊;依法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N];河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高立洪;要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胡丹文;美国免耕农业保护水土资源[N];人民长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庄电一;警惕小型采矿企业对水土资源的破坏[N];光明日报;2006年

7 邓本太;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青海日报;2008年

8 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公室;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长白山日报;2010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保护水土资源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N];新疆日报(汉);2012年

10 记者 吕晓扬;开采瓷泥应保护水土资源[N];潮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成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粮食安全风险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红雷;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耿庆玲;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4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5 孙涛;西北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评价与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段金龙;水土资源分布的多样性格局、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2 何丽娴;岩溶山地典型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翔;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庄妍;延安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田雅雯;桦南县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范慧平;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宝峰;蚁群算法在区域水土资源规划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王凯;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舒金扬;黔江贫困山区水土资源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孙靖陶;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价值转换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3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63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