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图文】:
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实际居住人口持续增大,交通拥挤等大城市病突出,人居环境从图 2—2 看出:1900 年以伊通河左岸的宽城子和现在的南关区北部的内城作为雏形;1900—1930 年日俄为进行资源掠夺修筑铁路并在周围建立商埠用地将宽城城连为一体,向西北方向扩张;1930—1954 年城市主要向现在的朝阳区和绿园区沿线的西南方向扩展;1954—1976 年国家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向南北方向填充—1990 年城市主要进行东南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和西南的高新汽车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动;1900—2004 年对西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的净月开发区、东部与东北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同时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将周边的一些地区郊区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向东南方向的扩张。目前,长春市产空间仍然以“摊大饼”的“点”增长极为主,轴向发展仍然显得较弱。
、知识化、信息化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聚集共存的新趋势:一是生产技标准化和操作程序化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将从城市中心区向、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二是需要大量信息和彼此频繁接触、交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是生产者服务产业如企业管理、控制和协调等职能和环节将逐渐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这种分散与聚集共存的发展趋势使城市产业的空进一步有序化。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主要是工业生品贸易的中心地,制造业在城市就业和产值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随着知识经济,城市将由制造业中心和商品贸易中心转变为信息和知识生产和聚散的中心、管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就日益发展成为跨国部和银行、保险、营销、法律与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成为国乃至全球生产的信息和服务中心。与发达国家城市产业布局调整趋势相比,我国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有相距离。过去,我国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使图 3-1 东北亚经济圈示意图
323.绿色农业圈层绿色健康生态农业产业区是长春市第一产业空间地域的外圈,是第一产业空间的绿色农业圈,主要指中心城市一小时以外的区域空间范围,大致包括榆树市全部区域。在这一圈层内,主要充分利用松花江干流和支流的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平原经济的农业资源优势,以榆树—五棵树为发展轴带,以哈大线为外向通道,对传统农业进行图 4-1 长春市第一产业空间整合调控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0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2 赵金龙;闫小锋;;文化产业发展途径探析[J];市场论坛;2011年08期
3 萧竹;;转变方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致富天地;2011年08期
4 ;临沂市政府出台意见加快肉鸭产业发展[J];农业知识;2011年18期
5 于媛;;西北地区某乡镇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苏乃莹;陈永光;严大千;;地勘经济产业发展状况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7 邱怀山;黄建雄;;广西昭平:财政助力茶产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1年09期
8 万洁;;制约我国陶瓷首饰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9 萤子;赵静;伊廷金;;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仁怀市召开[J];酿酒科技;2011年07期
10 李长春;;浅析北仑压铸模具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宏;;推进CRM实施,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包子文;;吉林省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尹慧君;;“生态经济学”视野下的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产业发展探索——以北京市东三乡地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衡华;;发掘湖区优势 促进战略性提升——以益阳市为例谈环洞庭湖区域产业发展[A];洞庭湖发展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5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A];新时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6 詹玉涛;詹志英;;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促进环保产业全面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灿辉;龙维彪;杨仕忠;李云海;隋启君;;马铃薯育种研究与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A];加速发展云南马铃薯优势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宋春明;冯义;王惠珍;谢新国;;新洲区林业产业发展战略初析[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乐秀海;;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盛林;牛义;刘红艳;;小魔芋——大产业——新农村[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坤 商焱;容城肉猪产业发展迅猛[N];保定日报;2005年
2 黄玉斌;水运撑起库区产业发展半边天[N];中国水运报;2005年
3 赵乾海;打通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壁垒[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记者 孙文博;我国半导体设备定位应锁定8英寸[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5 记者 包塔拉;夏日来我市调研沙草产业发展情况[N];通辽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珂;为加速塑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N];抚顺日报;2007年
7 张文君;动漫节助推省会动漫产业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8 刘睿;居巢区渔网产业发展注重“集体撒网”[N];巢湖日报;2008年
9 雪贞;豆浆机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N];国际商报;2008年
10 石志勇;陕西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志;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2 阎兆万;论产业环保化及其实现机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蔡宝家;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沈文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虞震;我国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李玉勤;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10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邴晓君;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启忠;半导体照明市场分析及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易汉鹏;产业发展与企业的产业先见战略[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旺兴;资源、能力、治理结构与国家产业发展[D];清华大学;2005年
5 丁登花;茶叶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可;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王毅坚;国外反倾销对中国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俊荣;富民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高均利;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晓娜;甘肃省工业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8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8483.html